伊拉克欲以石油換貸款 恐加深對中依賴

儲油槽、油槽、能源、石油。(示意圖 / 翻攝自Pixabay.com)
儲油槽、油槽、能源、石油。(示意圖 / 翻攝自Pixabay.com)


伊拉克正在和中國針對一項以石油換取貸款的協議進行最後階段談判,外界關注這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協議,是否真得能夠為伊拉克受2019年冠狀疾病(COVID-19)疫情重創的經濟注入一股活水,以及中伊關係未來的發展。

伊拉克受疫情衝擊慘 中國原油需求成浮木

中國國有公司振華石油正在與伊拉克國有石油銷售公司(SOMO)針對一項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合約進行最後談判,若合約敲定,將標示著中伊關係的一大躍進。根據合約內容,振華石油將連續5年、每月向伊拉克購買400萬桶石油,同時須先支付一年的預付款。根據目前油價,這相當於約20億美元。專家則關注,這項合約成功簽訂後,是否能對伊拉克受疫情衝擊的疲軟經濟起到幫助,未來中伊關係又會如何發展。

在伊拉克,原油出口佔了大部分的政府年收入,然而,因為COVID-19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油價在今年3月暴跌,據估算,這將導致今年伊拉克的經濟萎縮達12%,政府甚至發不出薪水,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中受衝擊最嚴重的國家。

中國在經濟穩定復甦,原油需求增加下,成為伊拉克想抓住的浮木。今年5月上任的伊拉克總理哈德米(Mustafa al-Kadhemi),樂觀得將中國視為伊拉克經濟增長的有力夥伴,看中的即是中國對原油的大量需求。在全球經濟放緩對原油需求降低之際,預計中國今年將繼續保持石油進口量全球第一的寶座。根據中國海關部門數據,中國今年前10個月進口了4.59億噸的石油,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了10.6%。

目前該協議已得到伊拉克政府內閣支持,但仍在國會中辯論,若總理哈德米最後批准此項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合約,預計這會是振華石油對伊拉克經濟產生更廣泛影響的第一步。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振華是否拿下這項標案合約,其他的競爭者也多是中國企業,顯示中資在伊拉克於去年9月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基礎建設投資計畫後,欲積極擴張在伊拉克的投資。

美國減緩重建支持 中國積極拉攏伊拉克

中伊關係在近年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願繼續對伊拉克重建買單之後,不斷升溫,和中資過去在伊拉克受到排擠的光景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伊拉克戰爭後的初期,中國企業在伊拉克遭到巨大動盪和排除,包括叛亂勢力暴力事件頻傳,以及當地計畫幾乎由美國等西方國家企業壟斷。

不過,中國早已積極展現要重返伊拉克的野心,早在2011年7月,中國就和伊拉克簽署了兩項經濟合作協議。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溫家寶曾表示,要協助伊拉克的重建工作,並積極推動債務減免,同時擴大油氣產業上游和下游部門的合作;到2013年年底,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外國投資者,也超過美國成為伊拉克的最大貿易夥伴。伊拉克更在2019年加入中國一帶一路計畫,為中資入主伊拉克油氣部門外的投資提供路徑。

伊拉克以石油換資金 是福還是禍 

現在各界專注,到底這項可能的合作協議對重振伊拉克經濟能產生多大的效用。

預估伊拉克重建仍需約880億美元,來自中國的貸款有很大潛力能增強伊拉克用於周轉的流動資金,但是,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分析,伊拉克對於天外飛來這麼一大筆資金,是否能夠有效運用是個大問題,尤其有鑑於伊拉克積習難改的貪腐問題,這筆協議的資金最終可能多被用在膨脹的公共部門,提供薪水與獎金,效應恐無法顯現在國內整體經濟上,而未來和中國的協議達成後,更可能加深公部門的貪腐問題。

中國供產油國以油換貸 帶來債務陷阱

事實上,中國政府透過國有石油企業支持的貸款,對產油國紓困已有長久歷史。

中國過去多次通過國家控制的企業和銀行向安哥拉、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等陷入經濟困境的產油國提供貸款,這些國家則以石油而非現金形式償還。在高油價的時期,中國的貸款看起來是個好交易;但是在油價暴跌的時候,則容易陷入債務危機。外交雜誌報導,安哥拉和委內瑞拉各自對中國欠下超過200億美元的債務。

在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Joe Biden)下個月上任後,可能推出美國新一波的中東策略,加強與盟國的合作。然而,專家指出,拜登恐怕也難以逆轉川普政府在軍事、外交等領域全面撤出伊拉克的狀態。無論中國和伊拉克是否能成功敲定這筆合約,中國對伊拉克的影響只會日益增加。

原始連結
相關新聞
武漢肺炎增2例境外移入 指揮中心下午說明

全球開始施打疫苗 問題仍在

歐盟計畫同一天開打疫苗 匈牙利已搶先一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