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總統萊希直升機墜毀遇難,他被視為哈梅內伊接班人

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乘搭的直升機周日(5月19日)在接近阿塞拜疆邊境的伊朗境內東阿塞拜疆省墜毀,救援人員已找到飛機殘骸,伊朗官媒確認機上全員遇難,路透社此前引述官員稱直升機「完全焚毀」。

遇難者還包括外長阿卜杜拉希揚(Hossein Amir-Abdollahian)和東阿塞拜疆省省長拉赫馬蒂(Malek Rahmati)。伊朗國家電視台發佈的現場圖片顯示,飛機撞上了一座山峰,但官方沒有透露墜機原因。

當局派員通宵搜救,但礙於事故發生在山區,加上大霧有雨,能見度只有5米,救援人員遲遲未能到達出事地點,土耳其曾派出無人機協助尋找失事位置。

,
事發地點靠近伊朗和阿塞拜疆邊境。 [BBC]
伊朗國家電視台發佈的現場圖片顯示的飛機殘骸
伊朗國家電視台發佈的現場圖片顯示的飛機殘骸 [Getty Images]
President Raisi took off earlier in a Bell 212 helicopter
萊希乘坐的是貝爾212型直升機。 [Reuters]

萊希與同行官員周日前往伊朗阿塞拜疆邊境,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一同出席一個大壩落成典禮。當地官員稱回程時天氣惡劣,萊希的直升機「硬著陸」,同行的另外兩台直升機則安全回國。

現年63歲的萊希屬強硬派,與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關係密切,曾掌管司法部門。他在2021年大選勝出並出任總統,被視為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潛在接班者。

伊朗的政治體系分為宗教系統和政府系統,自1989年以來,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就掌握所有重大政策的決策權。

BBC首席國際事務記者麗斯·杜塞特(Lyse Doucet)分析,萊希遇難對伊朗的外交和國內政策影響不大,他在任總統期間並沒有提出重大新政策,其政治遺產不會被視為具有重要意義,預料伊朗的保守派會延續強硬政策,繼續加強對各種機構的權力控制。

萊希周日前往伊朗阿塞拜疆邊境出席一個大壩落成典禮
萊希周日前往伊朗阿塞拜疆邊境,與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一起為一座大壩揭幕。 [Getty Images]

BBC波斯語記者吉亞爾·戈爾(Jiyar Gol)分析指,萊希經過一番爭奪才坐上總統席位,他目前是保守派中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伊朗網民在社交平台上紛紛質疑,為何其它兩台直升機能安全返回,總統飛機卻失事。

該分析又指,萊希很大程度是在執行最高精神領袖的旨意,大多數伊朗人並不把他當回事,最高領袖和伊斯蘭革命衛隊(IRGC)才是重大政治和外交政策的決策者。因此,在2022年的反政府示威活動中,很少聽到反對他的口號,大部分人把矛頭指向哈梅內伊。

直升機失事的消息傳出後,現年85歲的哈梅內伊除了呼籲民眾為萊希祈禱,也強調伊朗的的安全與治理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萊希1960年出生於伊朗第二大城市、什葉派聖地馬什哈德(Mashhad),他父親為神職人員,在他5歲時去世,萊希15歲繼承父業到聖城庫姆(Qom)的神學院學習。

伊朗民眾為萊希禱告
伊朗民眾為萊希禱告。 [Getty Images]

萊希在學生時代曾參與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當時西方支持的巴列維王朝被推翻,國王被迫出走。

其後,他年僅25歲就在首都德黑蘭擔任副檢察官。1988年,他加入被成為「死亡委員會」的秘密法庭,「重新審判」數千名已在獄中的政治犯並下令處決,當中大部分是左翼反對派組織人民聖戰者組織(Mujahedin-e Khalq,MEK)的成員,人權組織稱約有5000男女被埋在亂葬崗,構成了反人類罪,這也是萊希遭美國制裁的原因之一。

萊希曾一再否認他在死刑判決中的角色,但他也表示,基於宗教法令(fatwa)那些死刑判決是合理的。

Some 800 portraits of political prisoners who were executed in Iran in 1988 after displayed by representatives in France of the People's Mujahedin Organisation of Iran on the Esplanade des Invalides in Paris (29 October 2019)
伊朗異議人士2019年在巴黎紀念1988年被處決的政治犯。 [AFP]

萊希一直掌管司法部門,2016年獲哈梅內伊任命,管理伊朗最大的基金會「拉扎維聖陵基金會」(Astan-e Quds-e Razavi),該會控制當地建築、金融、能源等領域,分析估計擁有伊朗第二大城市馬什哈德近一半的土地,價值數百億美元。

2017年,萊希出戰總統選舉,但不敵成功連任的魯哈尼(Hassan Rouhani),2021年他捲土重來並成功當選總統,該次是伊朗史上投票率最低的選舉,低於49%,此前多名溫和派和改革派候選人被禁止參選。

他上台時,承諾會支持任何外交計劃以解除制裁及重振經濟。這是因為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重啟對伊朗石油、金融、船運業的制裁,重創伊朗經濟。

據報道,儘管萊希在談判中態度強硬,但伊朗和美國在2022年8月就恢復核協議達成了共識,但隨後被伊朗國內的示威潮中斷。

當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為「未正確佩戴頭巾」被宗教警察拘捕,羈留期間死亡,事件引發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反政府抗議,要求結束宗教統治。當局血腥鎮壓示威活動,聯合國特派團稱又多達551名示威者遭安全部隊殺死,超過兩萬人被關押。

示威平息後,萊希和伊朗議會試圖通過新的法律和鎮壓措施,迫使女性戴頭巾。

而在近月的加沙戰爭中,萊希也採取強硬立場。

今年4 月,伊朗向以色列發射300架無人機和導彈,以回應對其駐大馬士革領事館的襲擊,是伊朗首次從本土直接襲擊以色列領土,這加劇了人們對局勢升級將引發地區戰爭的擔憂。萊希形容伊朗的襲擊行動「顯示了我們民族堅定的決心」。

在直升機墜毀前的幾小時,萊希重申伊朗支持巴勒斯坦人,他表示「巴勒斯坦是穆斯林世界的首要問題」。

看更多相關新聞
伊朗總統失事直升機尋獲 官媒:與外長雙雙罹難
外號「德黑蘭屠夫!」伊朗總統曾殘殺政治犯 發展核武遭美制裁
伊朗總統墜機殘骸畫面曝光 疑因機型老舊被美制裁無零件可修
伊朗總統身亡、沙烏地老王病危 中東局勢詭譎
伊朗影響力無遠弗屆 總統墜機恐釀中東地區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