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伊甸基金會高雄區區長許廷安 圖片提供╱伊甸基金會

致力推動早療已30年的伊甸基金會,隨著服務的據點逐步擴及全台,加深了社會大眾對於早療的概念,使不少「慢飛天使」得以把握黃金療育期,幫助他們跟上成長原本的發展進度。同時,期望在「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的理念下,打造出一個共融、友善,適合所有人生活的社會環境,讓彼此互為對方的榮耀。

對大部分的人來說,「早療」只是一個名詞,但對於伊甸基金會而言,「早療」是不斷在運行的歷程,從過去走到現在,而且還要繼續走向未來。

從治療到預防.早療觀念大躍進

在推動早療的路上,努力30年的伊甸,一路見證了台灣對於「發展遲緩」的認知──從早期未有預防觀念,到透過篩檢找出需要幫助的「慢飛天使」,把握0~6歲的黃金療育期,陪著他們一步一步跟上原本應有的進度。

許廷安指出,早期對於「發展遲緩」沒有預防觀念,一旦評估確認後,接受的是在醫院「復健」。

「伊甸自1994年開始推廣,對於有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孩子,接受早療的觀念,並在有提供服務的社區加強宣導」,依照服務據點所在的區域,提供日托、時段與到宅等不同的療育服務。

同時,藉由醫院的衛生系統與幼兒園的教育系統相輔相成,讓早療更廣為社會大眾所重視。

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以家庭為中心.共同協助孩子長出能力

許廷安解釋,「當孩子被通報後,即由社工透過個案管理,先了解個案的家庭概況,評估優先需要的服務為何?畢竟在家庭的經濟能力不佳時,填飽肚子都不容易的話,是沒有餘力關心孩子有發展遲緩的問題,更遑論後續花時間陪伴孩子接受療育課程」。

這麼做,一改早期以孩子為中心的做法,而是以整個家庭為服務對象,他強調,「現在的早療強調家長參與的重要,所以,社工必須充分了解家庭功能與父母的能力,協助改善最迫切的問題後,父母才有心思與我們一起評估孩子需要努力的目標,設計出適切的療育課程,並一起陪伴孩子上課,學習老師如何引導孩子增進能力」。

結合在家與在地資源.讓學習目標融入生活

許廷安進一步指出,早療的孩子非常需要將在機構內所接受的訓練,與「生活經驗」連結,「進而在自然的環境中練習、成長」,因此,除了運用療育機構的設備之外,還會將居家生活用得到、需要的設備,結合學習目標,設計個別化的課程。「個案的家庭資源各有不同,該如何將學習目標、內容融入生活,設計課程的老師無不煞費苦心,而這也凸顯社工需要全面觀察評估的重要性」。

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伊甸推動早療30年,幫助慢飛天使跟上進度,回歸主流教育,以共融帶來共榮

支持慢飛天使回歸主流教育

隨著兒童人權日益受到重視,其中之一的教育權,主張每個小朋友長大後都應擁有相同的學習機會,促使各國政府大力推動「融合教育」。

而伊甸為了幫助慢飛天使有權選擇並參與自己想要的學習機會,許廷安表示,平日不只為提升孩子的能力,以融入家庭及社區的生活中而努力,更精心與幼兒園合辦活動,打造「共融友善的學習環境」,讓一般的孩子認識並接納「這群看起來不一樣的孩子」,進而讓通過評估的個案轉銜到一般幼兒園就讀。

他說,同時透過議題倡導,讓社會大眾更為了解「融合教育」的意涵,愈了解,愈能為慢飛天使回歸主流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協助!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有價值,然而,也唯有在「共融之下,才能共榮」,共同創造每一個彼此互相輝映的日子!

※原文刊載於2024年05月號《媽媽寶寶》447期。

原文連結

※更多媽媽寶寶文章

育兒用5力,成長更順利,慢飛天使更需父母陪伴

有品質的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慢飛天使更需要父母陪伴,提升各項能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