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00億美元的小紅書,還能跑出幾個鐘薛高、元氣森林?

新消費“推手”

“如果你想做個新品牌,只需要去小紅書投放5000篇筆記,就能做起來了”,這是行業內的一句玩笑話,但也反映了小紅書的種草力在新消費品牌們中的高認可度。

然而,新一輪融資後,新消費品牌們的境遇會變得更好嗎?

11月8日,小紅書的運營主體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對外披露,已於近日完成了新一輪融資。天眼查

這是自2013年成立之後,小紅書的第6輪融資,上一次融資發生在今年6月,融資金額達3元美元,彼時,資本給小紅書的估值是100億美元。而此輪融資之後,小紅書估值超200億美元,不到半年,估值翻倍。

200億美元的估值到底是個什麼水平?不妨跟國內幾個已經上市的內容社區平台市值做一個對比。按照11月11日的收盤價來看,顯然,與一眾“前輩”相比,小紅書處於中上梯隊。

不過,以上幾個平台中,B站於小紅書而言更具可比性,因為二者的運營邏輯、用戶群體比較類似,都是以社區為核心,以優質的用戶原創內容來提高用戶粘性和平台活躍度,用戶以90後、00後為主,消費能力高,60%以上來自一二線城市。

與B站又有所不同的是,除了社區價值,小紅書還有著天然的種草力,這正是資本和企業所看中的。

“種草”是小紅書最耀眼的標籤,也是小紅書的底牌。

從2013年以海淘好物分享起家,定下“種草”社區的基調,此後從美妝拓展到泛生活,如今小紅書上的種草內容覆 小紅書也因此被很多年輕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界定為“生活百科全書”和“消費決策入口”,她們既是平台的普通用戶,在這裡參考達人們分享的種草筆記,也是內容創作者,分享自己的心得,去影響別人的消費決策。

這種獨特的社區生態,吸引了一眾新消費品牌的注意,尤其是“先行者” 最初只是美妝品牌,而後迅速向時尚、

拿食品飲料領域來說,小仙燉、鐘薛高、元氣森林、田園主義、

拿“雪糕界的愛瑪仕”鐘薛高來說,由於其目標消費人群與小紅書的用戶比較契合,在品牌建設初期,公司直接把冷鏈大貨車開到小紅書總部,把產品紛發給小紅書的種草達人們試吃測評。為目標人群種草,鐘薛高可謂“不遺餘力”。

估值200億美元的小紅書,還能跑出幾個鐘薛高、元氣森林?
估值200億美元的小紅書,還能跑出幾個鐘薛高、元氣森林?

某新消費品牌運營部負責人宋丹告訴快消君,她所在公司為了推進產品在小紅書、抖音等社媒平台上的推廣工作,專門成立了達人運營部,一支十人左右的團隊,“其中有三個人專門負責小紅書平台,他們的工作就是尋找大量適合產品調性的達人,然後做投放,審核筆記內容,監控數據效果”。

“早期效果確實挺明顯的,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用比較低的流量成本讓產品

同質化“種草”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上述“種草”方式確實挺奏效的。乘著消費升級的

回顧過去兩年,新消費品牌們忙著融資,忙著IPO,作為“推手”的小紅書同樣動作頻頻,通過開放平台資源、完善交易鏈接等方式不斷完善自身的商業化模式。

當小紅書帶火種草生意之後,各大互聯網平台也想來分一杯羹,B站、微博、抖音、快手等社媒和短視頻平台自不必說,種草內容隨處可見。如今,電商平台也在發力種草功能,淘寶去年上線“逛逛”之後、

雖然參與進來的對手越來越多,但對小紅書而言最大的“敵人”卻是小紅書自己。

“現在小紅書上的博主種草太氾濫了,而且套路太多,看標題你以為他在真實分享,點進去發現是帶貨軟廣,經常感覺自己被騙了”,小柯原來是小紅書的重度用戶,自從發現自己關注的博主們帶貨套路越來越多之後,她刷小紅書的時間便越來越少了。

事實上,用戶們對小紅書上鋪天蓋地的種草營銷的早已“不滿”,今年陸續發生的“炫富”“佛媛”“病媛”,以及“濾鏡”事件,更讓小紅書的“種草”負面纏身,很多用戶對其真實性產生了懷疑,有人甚至直呼“詐騙”。

“客觀真實是種草的前提,如果為了短期利益,去消耗用戶的信任,上當一兩次之後,用戶就會開始用腳投票。” 這一點,博主希雯感感觸頗深。

一年前,希雯在小紅書上連續產出了幾篇爆文筆記之後,便有品牌尋求合作,價格從單篇筆記80元到200元不等,有的直接用產品轉換。而希雯主推的產品也是一些主打低脂健康和保養相關的食品,比如,全麥麵包,維生素

希文坦言,早期“使女生變美、變白、變瘦相關的,都很容易火。但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數據增長出現疲軟。以前,推廣筆記點贊過千很快,現在越來越難了”。

事實上,這並不是希雯一個人的感受,當種草內容高度同質化後,很多測評賬號的流量增長就勢必遭遇瓶頸。

據宋丹介紹,跟大品牌們找頭部KOL合作的方式不同,很多不知名的品牌為了節省成本,喜歡找像希雯這樣處於腰部和尾部的KOC,在底層大量推廣,“當所有新品牌都這麼操作,而真正能創造好內容的KOC就那麼多,內捲就越來越嚴重”。

(近年活躍在小紅書上的新消費品牌代表)
(近年活躍在小紅書上的新消費品牌代表)

宋丹表示,自己公司的產品去年下半年在小紅書上做推廣時,一個星期要找近二十個KOC合作,最多的時候甚至有三十幾個,今年開始收縮了,“KOC不夠用之後,推廣報價跟著水漲船高,另外,無論是他們還是我們,也確實被榨乾了”,負責小紅書的運營團隊也從三人縮減到了一人。

無獨有偶。張犁是國內某新興椰乳品牌的市場負責人,今年夏天,瑞幸的生椰拿鐵帶火了公司的一款產品之後,很多小紅書用戶在平台上充當自來水種草這款產品。照理說,品牌方應該趁著這個熱度再去做一波營銷,但張犁思考後放棄了。“在目前這個社區生態下,我們沒有好的創意想法,也只能產出一些同質化的內容,投放再大也不如自來水的影響力,還不如先把精力放在產品上”。

事實上,“保鮮期”之後,新消費品牌們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困境,流量紅利逐漸退去,被各路品牌佔領的小紅書等新興內容平台也變得越發擁擠。於是,問題來了,過往,那些通過小紅書崛起的品牌“好故事”還會發生嗎?那些已經成長起來的新消費品牌,小紅書還能繼續給與“加持”嗎?或許,連小紅書自己都無法回答。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