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利於太空觀測、海床藏有稀土元素 這個島嶼會是法國印太戰略基石

由於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都有領地,法國強調自身為印太國家,而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訪問學者米爾希撰文指出,無人居住的克利珀頓所在位置是太空觀測理想地點,其海域有大量鮪魚,海床更藏有金屬元素結殼,會是法國「印太戰略」的基點。

米爾希(Paco Milhiet)的文章22日在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評論(RSIS Commentary)平台刊出,內容稱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2018年正式提出印太戰略,以強化法國在該區域的資產,而在印太地區領地行使主權是法國執行新論述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有個法國看來是被拋在一邊」,米爾希表示,位於東太平洋的克利珀頓(Clipperton)是個面積約8.9平方公里的無人居住珊瑚環礁,距離墨西哥海岸逾1000公里,和法屬玻里尼西亞(French Polynesia)最多人口島嶼大溪地(Tahiti)相距約5400公里。

米爾希稱,克利珀頓的位置鄰近赤道,且遠離主要飛行航道,是個進行太空觀測的理想地點,而歐洲太空總署(ESA)的亞利安5號(Ariane 5)更是從法國在南美洲的領地法屬蓋亞那(French Guiana)發射。克利珀頓周邊廣大海域也提供多個海生動植物科學觀察機會。

除了海洋生物,克利珀頓對鳥類學也有重要意義,因為其為白腹鰹鳥(褐鰹鳥)、藍臉鰹鳥、烏領燕鷗(烏燕鷗)、黑腹軍艦鳥(大軍艦鳥)、美洲白冠水雞、黑水雞等鳥類的安全築巢處。米爾希說,克利珀頓的海域有大量鮪魚,目前是外國人在開拓,法國政府未能掌控。

周邊海床蘊藏稀土金屬

米爾希提到,多個研究顯示克利珀頓周邊海床藏有可用金屬,包括部分仍在形成中,像是多金屬結核、熱液硫化物、富鈷結殼,而1997年在克利珀頓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存有不同數量的礦物結核。他直言:「這些礦物資源特別具戰略性,因為含有稀土元素,即主要用於高科技產品的17種礦物。」

<cite>深海採礦。(資料照,AP)</cite>
深海採礦。(資料照,AP)

米爾希表示,法國堅持要達到一定程度的能源永續,卻對其領地蘊藏的豐富原物料缺乏興趣,這點引起質疑。他還說,比這些資產更重要的是,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1982年通過以來,法國有掌控世界第2大專屬經濟海域(EEZ)的潛力,面積約逾1000萬平方公里。

「克利珀頓讓法國有潛力控制和開拓太平洋約43萬5612平方公里的EEZ」,米爾希說,法國2010年正式宣布克利珀頓周邊的EEZ,並把地理座標放到聯合國存檔,但法國國內早在1978年就以政府法令模式正式劃定克利珀頓的EEZ,並稱此EEZ和鄰近所謂的克拉利恩-克利珀頓斷裂帶(Clarion-Clipperton Zone)。

米爾希說,該斷裂帶是橫跨太平洋中部的長約5000公里深海平原,與克利珀頓EEZ未重疊,因此不在法國管轄範圍,而該斷裂帶富有多金屬結核田,由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監管,表示多間深海探勘公司、新加坡海洋礦物公司(Ocean Mineral Singapore)及法國海洋開發研究院(IFREMER)都取得執照,開採該斷裂帶的多金屬結核。

<cite>南海仲裁案「菲律賓訴中國仲裁案」,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資料照,美聯社)</cite>
南海仲裁案「菲律賓訴中國仲裁案」,荷蘭海牙常設仲裁法院。(資料照,美聯社)

米爾希指出,克利珀頓據稱是1706年被英國私掠者約翰.克利珀頓(John Clipperton)發現,5年後要前往中國的法國航海家杜波凱吉(Michel Joseph Dubocage)到達該道,並命名為「熱情島」(île de la Passion)。儘管該島1858年被正式納為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資產,美國和英國公司仍持續開採該島磷肥。

確定不是岩礁才享有EEZ

1897年,墨西哥宣布擁有克利珀頓主權,並在派駐10人部隊後,1906年在該島建立燈塔。不過克利珀頓1917年開始不再有人居住,義大利國王伊曼紐三世(Victor Emmanuel III)1931年裁決該島屬於法國,但美國海軍1944年占據該島,不只開出通道,還興建飛機跑道。

二戰結束後,美國政府同意把克利珀頓還給法國,而法國1966至1968年間在法屬玻里尼西亞進行核子測試時,有派軍事分遣隊到克利珀頓評估放射雲情況。米爾希說,自此偶有國際科學團到克利珀頓,法國海軍也會進行例行主權行,並稱墨西哥國會1959年承認克利珀頓不再為其一部分。

<cite>2021年7月,法國總統馬克宏訪問位於太平洋的領地法屬玻里尼西亞(AP)</cite>
2021年7月,法國總統馬克宏訪問位於太平洋的領地法屬玻里尼西亞(AP)

米爾希提到,依據UNCLOS第121條第3款,無法維持人居和經濟生活的岩礁不享有EEZ,「所以岩礁的定義十分重要」。他直言,2016年的國際仲裁案對岩礁做出廣泛定義,而克利珀頓並非不能讓人居住和擁有經濟生活。他認為,若國際法院認定克利珀頓為岩礁,就只有12海浬的領海範圍,失去戰略資產。

「目前,克利珀頓看起來被遺棄」,米爾希稱,今日的克利珀頓堆積各類廢棄物,且到處是老鼠,漁業資源遭到掠奪,還有毒品走私活動,「但克利珀頓當前情況並非毫無希望,強化其戰略價值的實際政治時機可能正要到來」。他直言,馬克宏提出印太戰略,或許是提升對克利珀頓政治認知的獨特機會。

米爾希表示,法國參議員佛利歐(Philippe Folliot)和部分學者長期遊說在克利珀頓設立常駐科學團,這可滿足對岩礁的仲裁定義,且法國軍方和民間團體已在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TAAF)有類似機構,有經驗為克利珀頓這個離島提供補給。他強調,克利珀頓會成為法國印太戰略的基石。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