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於國際水平!台灣產假應從8周逐步提升至14周 解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刻不容緩

延長產假時間可以讓母親有更多時間恢復健康,並專注於照顧新生兒,有助於提高母嬰的健康水平,減少母親因壓力和疲勞而產生的健康問題。(照片來源/Pixabay)

我國生育率長期偏低,近5年新生兒人數更是不斷下滑。少子化同時導致了人口結構趨於高齡化,這是影響整體國力發展的國安問題,提高生育率顯然已經成為當前政府必須要盡快解決的重要課題。

為此,全教總邀請了多位立委一起召開記者會,要求政府保障友善生養,落實母性保護,消除婦女懷孕就業歧視、打造友善職場,以積極作為應對少子化國安危機。

產假的國際標準為14周,台灣僅有8周

產假制度攸關勞工權益以及母性保護政策,憲法第156條明文規定:「國家為奠定民族生存發展之基礎,應保護母性,並實施婦女兒童福利政策。」、第153條對於婦女從事勞動者予以特別保護。現行勞基法及性別平等工作法等相關法規,對女性分娩前後應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及相關假別有所規範與保護。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表示,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母性保護公約規範,產假應該至少要有14週,而日本、新加坡、澳洲等國家的產假更是超過14週以上,對比我國勞基法,產假保障制度卻仍然只有8週,公教人員產假為「娩假42日 」,顯現出台灣的產假遠遠落後於全球14週產假的水平。  

健康需求已經從基本的生理健康方面,逐漸延伸到心理健康、家庭健康層面。因此產假的立意與保護的範疇,也應該從對孕婦、產婦乃至育兒階段的健康面考量。

全教總認為,目前少子化問題日趨惡化,鼓勵女性勞動者生育下一代應為當前重要政策。為促進我國產假保障制度與國際接軌,提高母性保護政策,我國受僱者產假應該至少有14週,其他包含分娩前後產假及流產假,也有相關配套,以供婦女產前休息、產後母體恢復健康。另外,準備生產不僅僅是孕婦的工作,也是伴侶共同的責任,因此陪產假以及陪產檢假也應該同等的被重視。

延長產假有助於母嬰健康、降低嬰兒死亡率

立委李彥秀表示,現行的8周產假制度是1929年訂定的,但現在已經是2024年了。少子女化的問題刻不容緩,政府只顧著提出各種養育、托育政策,但沒有新生兒一切都是空談,要改善生產環境,從延長產假開始做起。

立委黃珊珊表示,產假14周已經是國際標準,台灣周邊國家的產假都比我們多很多,台灣的勞基法太落後了,依然停留在8周。她呼籲產假至少要有10周,並應逐步調整到14周。另外,女性員工也擔心職場生活會因為生孩子而被取代,政府應該提供一個讓女性在生養孩子的同時,可以兼顧家庭跟工作的友善生育環境。

同時身為婦產科醫師的立委陳菁徽,則從醫學角度談提高產假的必要性。陳菁徽指出,有許許多多的國際研究都指出,延長產假時間,可以讓母親有更多時間恢復健康,並專注於照顧新生兒,有助於提高母嬰的健康水平,減少母親因壓力和疲勞而產生的健康問題。同時,母嬰健康的改善也有助於降低嬰兒死亡率,休超過12週帶薪產假的母親更有可能即時接種疫苗、行為問題較少,母乳喂養時間也可能提高。

產假的提升,對於媽媽的恢復、兒童的照顧品質都有很大的幫助。這不只是公教福利的議題,更是國家公共衛生的議題,也是婦幼保護的議題。因此,陳菁徽認為,包含教育部、衛福部、國發會都應該跨部會一起去推動這個政策。

最後陳菁徽表示,產假、育嬰假這些假別的時間應該要再延長,而且假不是只是多就好,還要夠彈性、還要多配套,分析社會責任目前分配的概況,對症下藥,才能夠真的讓年輕的爸爸媽媽想生、能夠照顧。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南部43歲泰籍女「熱中暑」呼吸衰竭險喪命...醫:4症狀疑中暑應依5步驟協助急救
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 中國總理李強呼籲各國「反對中西經濟脫鉤」
中視股東會》首季獲利把去年虧損賺回來 精實財經董事長吳根成任獨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