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薪、高房價」貧者難翻身!貧富差距30年間加速惡化

暌違30年,主計總處再度公布「家庭財富分配統計」,平均家庭財富為1638萬,但中位數只有894萬,代表全國半數家庭的資產淨值,是在894萬元以下,進一步分析110年的貧富差距已經達到66倍,跟民國80年的16.8倍相比,差距更加擴大,專家認為,可以從透過租稅機制調整,否則貧富不平均,將不利於社會發展。

圖/TVBS
圖/TVBS

上班族彭小姐:「領著固定月薪,日常開銷通膨壓力增加,確實花費得更精打細算。」

上班族彭小姐:「薪水的可能1/3是一定要存起來的部分,那剩下就是繳費,然後繳費之後如果還有剩的,才會分配在娛樂方面,如果說每個月存的錢的部分,我是自己先存起來,可是我每年是拿來繳保險費。」

薪水跟不上物價通膨的腳步,對於領月薪的一般上班族來說,又背著房貸,更不用說還有多餘的錢,再去做額外投資。

上班族彭小姐:「基本薪資有提高,可是提高它只是維護到,那些可能剛出社會,比較新鮮人沒有經驗的人,那像我們這種出社會一陣子,然後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的人,薪水已經高於那個基本薪資之後,基本上沒有機會可以調到,薪水的話多數企業調整的幅度都非常的小,然後我會比較希望,公司會有提供穩定加薪的那種機會。」

確實是上班族的心聲,如何有機會讓薪水往上攀、有更多財富空間自由調配,但綜觀台灣整體的貧富差距,卻是往惡化的趨勢走。

記者周祐萱:「主計總處公布了2021年家庭財富分配狀況,(財富)由低到高分成了五等分,最低平均每戶77萬元,最高平均每戶5133萬元,兩者之間就相差高達66倍,跟30年前相比的16.8倍,也顯示了貧富差距越來越擴大。」

主計總處首度運用「家庭收支訪問調查」樣本,結合資產、負債相關大數據調查,平均每家庭財富為1638萬元,中位數為894萬元,這次調查結果的平均數,是中位數的1.83倍,代表富裕家庭的數值拉高了平均值,但其實一半以上的家庭財富淨值,落在894萬元以下,而進一步觀察,高所得財產,主要來自股票和房地產的投資類。

政大財政系主任陳國樑:「低薪這個問題在於,就是勞動的生產力沒有辦法帶來足夠的價值,那所以薪水其實是沒有辦法往上爬,那這個東西其實跟我們的產業結構有一定的關係,在服務業導向的時候,如果市場不夠廣,那薪水要往上拉抬,其實是不容易的,那今天在這個情況底下,低薪會導致所得就是比較少,那所得比較少能夠累積的財富,自然也就比較低,金融業譬如說資本市場,譬如說房地產市場,那這一些就是投資的機會,或是這些市場,其實存在著相當高的報酬,那這些相當高的報酬,往往都會是有既有資本的人,才能夠去賺取的。」

另外再看到吉尼係數,數值愈大就代表分配愈不平均,台灣的吉尼係數是0.606,與澳洲的0.611、英國0.620相當,低於法國的0.676日本的0.678,不過30年前,台灣的吉尼係數只有0.47,呈現上升的現象,財富分配不均確實得更加重視。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所謂的資本利得稅,我沒有做什麼事情,那我只是剛好去買了一間房子,那這間房子大幅的上漲,那這個中間所導致的這個利差,那就使得我的能力沒有比較強,但是我就賺了很多的錢,我覺得可以適度的去課稅,去縮短因為股票上漲,或者是房地產價格上漲,所導致這種貧富懸殊擴大的一個現象。」

專家認為貧富差距大,並非台灣才有的狀況,也沒有能快速有效解決的方法,必須追根究柢思考,因為這跟國家發展息息相關。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治安就會相對比較不穩定,這個是一個最直接的衝擊,其實我們看到很多東南亞國家,像菲律賓也滿多有錢人,但是菲律賓的貧富差距非常非常大,那也間接就導致,它整個社會就會比較不穩定。」

政大財政系主任陳國樑:「財富低的這個族群,他會有一個感受,就會是我不管再怎麼努力,我都沒有辦法往上爬,那這個情況底下就會出現,我們現在聽到的一個名詞就做躺平,你在工作上面,你在就是知識的獲得上面,那你在各個方面,其實你都已經不再前進。」

當然財富累積得靠努力,但也需要社會提供一個較公平競爭的環境,從法規、稅收、制度和社會結構,政策力道得要加把勁,否則只會陷入貧者更貧,富者越富的惡性循環。

更多 TVBS 報導
X世代上班族難轉職!職場上優缺點明顯
台上班族嘆「物價房價一去不回」 韓國通膨壓力青年也學習節儉
想留住「Z世代」人才! 工作與生活要平衡
超商麵包「1罕見現象」讓他驚豔!網秒懂:看出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