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宗勳專訪3-3】跨越藍綠搞抗爭 擇善固執靈活多變總統也低頭

從公督盟、教改、環保、動保到最近的藻礁,何宗勳從1993年從事社會運動以來,各種重大社會議題幾乎都看得到他的身影,從抗爭第一線衝撞警察,到提起毛筆當場寫出令人驚豔的墨寶,為紛亂的街頭社運帶上幾分莊嚴優雅的氣質。做為自成一格的社運達人,他的第一手觀察有極高參考價值。

匯流新聞網記者何豪毅/專題報導

解嚴初期開始接觸社運,在國民黨獨大時參與黨外運動,經歷第一次政黨輪替,到現在民進黨二度執政,何宗勳在社運界的能量,讓他不分藍綠受到青睞,但他始終未曾踏入政壇,長年堅守NGO,也讓他有機會觀察藍綠兩黨,及許多NGO進入政界後的轉變。

「會投入NGO的人,通常理想性都滿高的,可是一旦進入到體制,環境開發與經濟發展的矛盾就會讓他陷入兩難」,他舉例,如陳水扁時期的環保署長張國榮,或現在蔡英文的環署副署長詹順貴,環運出身人士入閣最後均請辭下台,「除非你同流合汙,否則在那個位子上一定會適應不良的」。

NGO谷底 串連召開環境會議總統親臨

依他觀察,2003年可謂NGO的谷底,一方面民進黨執政達3年,陳水扁面臨連任壓力,漸向財團傾斜,藍營也不信任環團,於是他另闢蹊徑,從議題發揮轉變為環團橫向串聯,召集民團成立「全國NGOs環境會議」,讓總統不得不低頭親自出席,以凸顯執政者重視改革。

舉辦全國性社運年會,成為何宗勳社運生涯裡的一項里程碑,然而此事卻讓他壓力極大無比。辦一個總統親臨的大會,要配合總統府的安全規劃等安排,但另方面以抗爭起家的環團,仍維持場外向總統抗議的傳統,讓他內外備受煎熬。

2008年馬英九當選、參加一次全國環境會議並接受抗爭陳情後,NGOs改變做法,開完會後帶著結論去找總統,請他協助落實NGOs結論,實踐公民團體的理想。

「民進黨第二次執政,蔡英文有記取一些阿扁的教訓,她不躁進」,何宗勳說,官僚出身的蔡英文做事四平八穩,「她有她的包袱啦,但就缺少開創性,對於從事NGO的人來說,這種保守的做法肯定是不能滿足的」。

他說,就他與蔡幾次談話的觀察,他認為蔡很清楚自己的問題與困境,然而「她所用的官員、身邊的幕僚,讓她就算有心想怎麼做,也很難推得動,畢竟她就是一個人,下面是一個龐大的官僚體制」。她的識人不清用人不才,讓他認知到,NGO若有心想改革,只有不斷衝撞,讓理想得以發聲,別無他法。

不斷衝撞?藻礁議題推不動有新招

他指出,社運的決戰點一向都是選舉,透過選舉讓政治人物折腰,才能讓抗爭標的實現,然而今年蔡剛高票連任,下次選舉是2022年,現在的衝撞對執政黨而言影響最小,因此他認為,今年是考驗社運工作者決心與耐力的一年。

「這也是為什麼大園藻礁議題,看潘老師(搶救藻礁聯盟召集人潘忠政)開了一百多場記者會,讓我們覺得應該要來關心」,何宗勳日前號召帶著杯子民眾到總統府前,以巨型毛筆寫下「千杯」二字,要求總統謙卑面對當初保護藻礁的承諾。

何宗勳強調,蔡英文至今接見保護藻礁團體4次,終於發現官僚體制「好像在亂搞」,承諾要舉行不具法律效力的「類聽證」,農委會卻仍百般推拖,兩週前該發的開會通知拖到最後一天才臨時說要延期,「接下來我們要推動公投,看看民進黨要不要再一次沒收民主」。

影片、照片來源:何宗勳提供、何豪毅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何宗勳專訪3-1】乾淨選舉運動起家 廣告人成社運達人匆匆27年

【何宗勳專訪3-2】書法表演帶進社運抗爭自成一格 吸引外媒關注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