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豪毅專欄/新華社記者盯梢?造謠媒體與其套路

示意圖/取自pexels
示意圖/取自pexels

獨家報導 何豪毅/評論

由《自由時報》及《鏡週刊》同步在6月25日一早發布的消息,依據「資深媒體人」的匿名消息來源,寫了「傳國內某政論節目 中國新華社駐台記者棚內盯梢」、「傳國台辦年初起接觸台灣電視台!某政論節目竟有新華社記者參與製作、錄影」。至於被指涉新華社駐台記者趙博,就這麼巧,他剛離台返回大陸。

被指涉的電視台雖然也在該篇報導中回應「毫無根據,純屬杜撰」,但這項繪聲繪影講得煞有其事,就算自清也是百口莫辯。這就是坊間流傳的「造謠出張嘴,闢謠跑斷腿」,標準的認知作戰,只是被認知作戰的這批人信者恆信,不會因為有了反駁澄清就乾淨幾分。

台灣政論節目已經沒什麼人看了,還能用這種招數帶風向嗎?先講結論:「該報導胡說八道,用常識就可以理解這是造謠,背後另有多重目的」。

平時跑新聞,大多數政治新聞場合幾乎遇不到對岸駐台媒體,曾經遇過的也屈指可數,而且多半是因為有著重要事件發生才會現身。像是疫情解封後的陸委會例行記者會、花蓮地震後數日的災民收容處、重要政策宣布的閣揆記者會等等,其他新聞場合可能消息不夠大,很難有機會碰到。

難得遇到對岸駐台媒體,基於禮貌及新聞敏感度,台灣記者都會主動想跟對方交換名片,留下聯絡方式,但對方通常十分謹慎。一來駐台記者通常半年至一年換一批,除非台灣記者能到大陸駐點,否則沒什麼機會保持聯繫;二來對岸駐台記者都是被我方情治人員高度關注,若非其老闆交辦事項,大多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保持低調,比較「安全」。

一般人可能不知道,民主國家把新聞媒體視為「第四權」,界定為政府之外的輿論監督權,然而共產主義對新聞媒體觀念與定義完全不同,新聞媒體是「宣傳工具」,是共產主義國家機器當中一個必要零件,其性質與重要性不言可喻。

因此,台灣媒體(及其他國家媒體)要派駐記者時,中方審核與防範態度,遠較其他國家為嚴格謹慎。對岸官方私下有個說法,在其內部流程,外媒入境就如同對其他國家外交官的審查,都必須「先假設對方是情治人員」。

按照這種邏輯,中國大陸的重要媒體記者,當然都有相當的自知之明,非常清楚自身申請赴台時台灣官方會以何種視角來對待。尤其要注意的是,大陸媒體記者都有極高的教育水平,以筆者遇過的大陸駐台記者來說,聰明、內斂、反應快、個性沉穩,可以說是他們共通的特點。

台灣記者難得遇到的大陸駐台記者,想要約出來喝咖啡,對方都會斟酌再三,一方面不敢確定台灣記者是否另有所圖,另方面自己回去大陸也會接受政治審查,萬一接觸到不該接觸的人,後續可能十分麻煩,更何況高調現身參與台灣電視節目製作、錄影時還盯棚?

在自由時報與鏡週刊披露此消息後,綠營側翼在網路展開龐大攻勢配合宣傳,卓揆隨後接受媒體聯訪,提及「這個案子給我們看得出NCC的重要性,希望NCC人事同意權,能夠儘快在立法院裡面能夠通過。」民進黨立院黨團則藉藍委陳玉珍站在記者會門口大作文章,指控又被人「盯梢」。

前後連起來看,司馬昭之心已然現身。炒作仇中氣氛、升高兩岸敵意、助推NCC人事案,再暗箭射向企圖恢復執照的中天,順道帶偏最近不利民進黨的國會改革焦點,與涉及違憲疑慮的總統設置3黑機關委員會,更有利「鞏固領導中心」。

如此一魚多吃的套路,讀者們看明白了嗎?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