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豪毅專欄/蔡政府企圖讓金門克里米亞化?

獨家報導【文/何豪毅(獨家報導政治中心主任)】

三年疫情讓兩岸交流熱度幾乎降至冰點,百萬台商、台生與台胞滯留大陸,有家歸不得,二十多萬人因此除籍,許多人認為這是民進黨的陽謀:「反正這批人回來也不會投民進黨」。選舉過後,有人樂觀認為,在選舉因素降低後,返鄉之路或許會有一絲曙光,但日昨行政院拍板的「小三通常態化」,可謂一槍打回原形。

台灣疫情解封,外國旅客來台限制取消,但小三通則遲未解禁,金馬民眾往來對岸不便,去年選舉過後、耶誕節前,金馬在台居民在總統府前舉辦了一場抗爭遊行,民進黨政府被迫開啟了一條門縫,以春節專案名義開放給金馬民眾及其陸籍配偶,四天前預訂造冊才能搭船,但總算為小三通復航給了一線生機。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春節專案本月7日到期,政院上週通過常態化的方案,原以為這條航線可以恢復給台商使用,豈料依然限制金馬居民,且還是要四天前造冊,這等於是繼續把自己同胞、台商、台生擋在門外,難怪金門立委陳玉珍要痛罵「為德不卒、沒有誠意」。

金門馬祖距離對岸不過一兩公里,距台灣卻是一兩百公里之遙,現實上就是金門與廈門、馬祖與馬尾相近,與台灣較遠,早在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時開放的兩岸小三通,就已經「兩門對開、兩馬先行」,讓金馬與對岸跨越政治障礙,成為一日生活圈。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據金門當地人表示,金門人在廈門置產、開店、買房出租的家戶可能占了一半以上,小三通的中斷,等於是勒住了金門人的脖子,如果再不解除這項禁令,未來金馬民眾對台灣政府會如何離心離德,台灣人恐怕難以想像。

往來金門本島與烈嶼(小金門)之間的金門大橋,去年10月已經正式通車。金門大橋的落成,讓當地人真正熱議的,未必是這座大小金門免於搭船的交通便利,而是連前民進黨金門議員陳滄江都成立促進會倡議的那一張大餅:金廈大橋。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金廈大橋在對岸福建省政府的政策中,是以「國家高速公路G1534金廈高速」來規劃。早在2006年,金門縣政府就已委託技術顧問公司進行金廈大橋可行性研究。2019年,兩岸專家四十多人在福建福州開會,討論福州至馬祖(榕馬)、廈門至金門(金廈)的通橋各種方案。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兩岸小三通中斷,讓金馬民眾又想起這座看似遠在天邊、卻可維繫經濟命脈的金廈大橋。提到金廈大橋,就不禁想起俄烏戰爭中,那座最具指標意義的「克里米亞大橋」。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圖/金門縣府提供、翻攝維基百科

在2014年克里米亞獨立公投,表達97%民意願歸向俄羅斯後,俄羅斯花了四年時間興建,當做送給克里米亞人民的一份大禮。也因此,當俄烏戰爭爆發,在俄羅斯總統普丁過生日那天,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斷了,就被烏克蘭當成打臉普丁的重要象徵。

眾所周知,金馬民眾向來拒投民進黨,民進黨政府為給金馬人民穿小鞋,砍了小三通,讓金門人民往來一日生活圈被迫鑽門縫搶船票,如此的緊張情勢持續發展下去,是否會造成金門的「克里米亞化」?金廈大橋是否會成為另一座「克里米亞大橋」?這或許是值得觀察的一項政治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