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里曼:臺灣無需迫使中國領導人做決定

2022第20屆遠見高峰會在10月26日、27日舉行,美國知名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26日應邀在會中發表主題演說,論述21世紀的全球地緣政治新發展裡,美中關係是否終將走向對抗。

在這場名為《戰爭邊緣?美中臺新地緣政治》的主題演說中,佛里曼提醒「美國首次遭遇一個真正的競爭者,不只是軍事對手,更是經濟對手」,美中展開的競爭,將較過去美蘇冷戰對抗更為全面,他也對美國總統拜登(Joseph Biden)處理美中關係進行評價、敘述美中關係過去5年惡化的關鍵,以及建議臺灣如何兩強衝突中自處。


注定要融洽相處,美中亟需建立信任

佛里曼認為,目前在拜登領導下的美中關係,在部分議題上幾乎沒有變化,甚至在技術轉讓方面(較川普)更為強硬,超出很多人的預期。他解釋,儘管許多人認為,川普不配成為美國人的總統,美國人卻認為川普是中國應得的美國總統,因為他是「劃下紅線的人(Someone to draw some red lines)」。

接著,佛里曼話鋒一轉,提及美中關係在過去5年快速惡化的關鍵,他認為1979到2019年的40年歲月,是中美關係的新紀元,他把這段期間稱為「無意識融合的時代(era of epoch of unconscious integration)」。

不過,這種整合在5年前開始分崩離析,佛里曼對此感到遺憾,尤其是經濟上,對在中國的美國企業來說,原本雙贏的關係已不復見,愈來愈多美國企業發覺無法真正受益,取而代之的,是智慧財產權遭到侵犯。

佛里曼表示,橫亙在美中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之間的問題在於:雙方沒有信任,他也強烈建議美中兩國領導人必須每週通話交換意見,因為美中「注定要融洽相處」,若美中放任衝突升高為戰爭,將是一件荒唐的事情。

佛里曼直言,美中正在尋找一個新的平衡點,目前看來尚未成功,關係不穩固的兩國,此刻最需要的,是「亟需找出建立彼此信任的方法」,不論美中互動如何緊密、在特定議題上合作如何密切,若是缺乏信任,都是美中關係的嚴重問題。

保持低調、勿挑釁,成為國際信賴的合作伙伴

至於在目前美中緊張的關係下,佛里曼對於臺灣該採取的對策有何建議?

佛里曼自承,臺灣是他最喜愛的國家之一,過去曾多次造訪,臺灣在過去30年間的變化很大,只有一件事從未改變,就是「你們的地理位置」,臺灣仍舊是個比鄰中國大陸的小島,但鄰居(中國大陸)很大。

鑑此,佛里曼建議,臺灣每天保持著繁榮的經濟、獨立,他也贊同繼續武裝臺灣,但「不會想挑釁這隻大熊(not looking to poke the bear)」,佛里曼提醒,臺灣不需要破壞現狀,更別迫使中國領導人做決定,尤其是一個面對國內強大壓力的領導人。

至於臺灣如何在兩強競爭中自處,佛里曼語重心長地認為,「歷史及未來都對臺灣有利」,他相信臺灣目前需要做的,是保持低調,不要挑釁,認為「熊不攻擊你的每一天,都是美好日子」(every day that the bear doesn't take a whack at you, is a good day.),他在演講最後,也深切盼望,臺灣應努力成為值得國際間信任的合作伙伴,只要結交愈多國際合作伙伴,就愈能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政局中安身立命。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