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改變消費行為 改善貓狗處境
本報2015年12月8日台北訊,公民記者劉如意報導
寵物販售店內櫥窗,等待被販賣的貓在狹小髒亂、一旁有著屎尿滿佈貓砂盆的空間,鼻子、眼睛疑似被黴菌感染。你回頭默默記下店家店名與地址,打電話給當地動保處檢舉,希望透過罰則,能換來這隻貓所處環境的稍微改善。但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一條法令可以對業者開罰。《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僅針對犬隻,而根據《動物保護法》,相關單位僅能以勸導的方式請業者限期改善,「因為店內的空間就是業者的私人空間,如果沒有其他證據佐證有不當飼養,就只能請業者限期內改善」,動保處的人員這麼回答。
台灣寵物不當繁殖、販售的問題不斷發生,但相關法令卻依舊原地踏步。今年(2015)7月,於新北市新莊區破獲一處非法繁殖場,救援220隻品種犬。9月,台北市動保處在北投山區民宅查獲大型非法繁殖場,共349犬隻;此業者非法經營繁殖場達20餘年,場址還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境內。11月,基隆查獲疑似違法繁殖場36隻品種犬。事實上,在這三起共計601隻犬隻背後,還有更多未被查緝到的地下非法繁殖場仍在經營,許多犬貓面臨著不斷被配種、繁殖、配種、繁殖的無限循環苦難命運,背後代表著犬貓買賣市場的龐大商機以及消費者的需求不斷。
通化夜市的寵物商店。圖片來源:Ray Tsang(CC BY-SA 2.0)犬貓買賣市場的商機有多大?
根據農委會統計,國人飼養犬貓之數量逐年攀升,家貓飼養率從98年至102年增加了2倍,家犬則增加了1.3倍,犬貓之相關生活需求亦增加。資料來源:農委會-動物保護資訊網,製表:劉如意 民國98年民國100年民國102年家貓281,600372,951578,993家犬1,271,9211,533,8131,741,602
此外,農委會2013年《農政與農情》第247期〈近年來臺灣寵物產業發展情形與相關管理措施〉提到,寵物產業市場需求逐年增長,初估臺灣每年約有新台幣200億元以上產值(包含寵物活體、食品、用品、醫療、保健及服務業等,以及所延伸出日常生活需求)。另外,《哈寵誌》的寵物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台灣寵物市場年產值高達新台幣300億元。
資料來源:農委會-動物保護資訊網,製圖:劉如意。
《哈寵誌》台灣寵物市場調查報告是以2014年台北、台中、高雄的寵物展發放3,013份問卷統計結果所示。其中,統計國人飼養最多犬種為貴賓犬、馬爾濟斯、米克斯,飼養最多的貓種依序為米克斯、美國短毛貓及金吉拉,國人購買犬貓及純種思維依舊。而如此龐大的商機,寵物活體交易卻難以追蹤,主要是業者若立案,資本額多設於免開立發票額度以下,販售亦需無開立發票,並無法從金額與稅額得知占總產值的比例多寡。這也讓相關單位與動保團體難以掌握犬貓繁殖數量及追蹤來源,因而衍生流浪動物等後續問題。
為何非法繁殖場這麼多?
繁殖場許可與營業項目取得容易
根據《動物保護法》第 22 條規定:「以營利為目的,經營特定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業者,應先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並依法領得營業證照,始得為之。」實際上,申請者只需支付2,000元,填寫申請書並附上相關文件,像是營業場所名稱、地址、位置圖、平面配置圖及面積、飼養或營業場所土地同意使用證明或租賃契約,經所在地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以書面或現場會勘審查同意後,便會發給許可證。
通常,相關單位因人力不足,僅書面審查,並無實質審查;而缺乏實質審查機制,就會發生書面資料與實際情況不符,如超量飼養、更換場址、設備不全……等情況,使繁殖場所在位置與情況難以掌握。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理事劉盈如指出,由於多數繁殖場常隱身於民宅或山區,業者往往加蓋個鐵皮就開始養狗。
但其實經營寵物業除應符合動保法相關規定外,還會涉及建管、消防安全、都市設計、山坡地水土保持、廢污水防治、甚至農地管理等相關規範,「只是這些有關單位通常也都不會實質審查,大家睜一眼、閉一眼,數十年不變!」。她也表示,業者可主張民宅是私領域而拒絕動保員或警方開門,動保員根本無法執行「突擊檢查」,導致中央雖訂有寵物業查核評鑑辦法,但幾乎已淪為形式。
此外,繁殖、買賣跟寄養三種營業項目可分開獨立,也可同時申請,劉盈如說,部分業者的心態是以備不時之需,會先將三種營業項目同時申請,卻導致後續相關單位稽查上的困難,「因為該業者到底有沒有實際從事繁殖,無從得知。」
合法跟非法,有差嗎? 應掌握業者實際情況
上述列舉新北市新莊區所破獲的繁殖場,即是持有合法許可證,那為何還會出現非法繁殖的問題?重點在於主管機關是否掌握業者的實際犬貓繁殖情況。根據《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清楚規定,飼養場所及主要設施設置基準,像是繁殖的坪數大小與數量,以及犬隻的活動空間等。
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理事李育霈表示,繁殖場一年一次的稽查根本無法達到檢視繁殖場實際情況,稽查在10天前就會通知業者,很多非法飼養早就把動物移到另外的地方,或者場址收得乾乾淨淨。通常問題會在兩年一次的評鑑,有獸醫師公會、動保團體、同業代表等組成,並根據查核評鑑管理辦法進行檢視時,才會被揭露。
揭露之後,動物是否沒入,其標準的決定,在於第一線的動物保護檢查員。「所以動檢員的壓力很大,就看他敢不敢下決定」,李育霈說,「但他是個人,不像是動保團體至少是一個組織,某些業者對組織的針對性與辨識度,跟動檢員比起來沒那麼高。被威脅也是常有的事。工作時間長,加上常常需要上法庭,他們的熱情跟抱負很容易被消磨,流動率非常的高。」
此外,繁殖業者忽視犬貓的近親繁殖以及遺傳疾病,亦無建立完善的犬貓血緣系譜之建立,讓幼犬一出生就可能患有各種遺傳疾病的缺陷。至於無法進入市場販售、患有疾病的幼犬,業者可能「自行處理」;若進到寵物店販售,消費者因無法得知犬隻的血緣系譜以及繁殖場相關訊息,很可能在發現問題後,送至收容所或棄養,再加上家犬數量的無法掌握,流浪動物的問題由此而生。
根據農委會動物保護資訊網上所公布的合法寵物業者,一共有1,690家,其中營業項目為「繁殖」的有663家,再加上非法繁殖場的數量不明,究竟一年有多少幼犬進入市場?根據台灣動物新聞網2014年的統計,以該年全台繁殖場有644家,初步估計約有13萬隻幼犬進入市場。
削價競爭,犬貓繁殖環境惡劣,成流浪動物的源頭
劉盈如說,「其實買賣動物的問題跟農產品一樣,都是中盤商在剝削,寵物店的獲利最大。消費者的心態是便宜就好,業者的心態是成本越低越好」。簡單來說,「以量制價」就是台灣犬貓買賣的生態!喊價籌碼在寵物店手上,寵物店壓低犬貓購入價格,直接導致繁殖場的大量繁殖,造成母犬的身心受創,成為生育機器,而大量的幼犬需求,亦回到上述的遺傳疾病循環之中。
此外,若業者無法飼養其繁殖的犬貓,可送至收容所而無需負責。目前僅宜蘭與台北需收費,是故業者可能會採分批送養的取巧方式,例如桃園收容所送兩隻、苗栗收容所送幾隻,由於犬隻都沒有打晶片,業者通常謊稱是撿到的。
目前全台的犬口紀錄,各縣市是獨立的,並沒有整合,南狗北運的狀況嚴重,犬隻跨縣市即追查不到來源,僅憑業者口說犬隻來源,相當難以掌握。業者若表示犬隻來自南部,相關基層人員行文往來詢問,加上並非每個縣市都會配合,更加深了查驗上的困難。
不斷被查獲的非法繁殖犬貓、家犬家貓絕育的政策未有共識、狗口掌握度不足、業者罰則不符比例原則…,許多在政策與法令上亟須解決的面向,考驗著2017年如何全面落實零安樂。
台灣繁殖犬貓的問題實際上更嚴重,而消費者的公民力量不容被小覷,將可能逐步改變扭曲的犬貓繁殖市場,並遏止不肖業者繼續生存的最佳方式。
消費者可以這樣做,使生命更有尊嚴
破除純種迷思
一般消費者喜歡幼犬,認為純種動物是一種潮流、品牌與身分的象徵,也讓犬貓買賣市場的需求不斷。其實,台灣的炎熱氣候並不適合許多品種的犬隻,(混種)犬貓的生存適應度,更適合台灣氣候與飼主照顧。
要求知情權
消費者應要求政府公布違法業者與稽查結果。在針對繁殖場每年的查核與兩年的評鑑,都有相關記錄,但從未公布。民眾可從中得知繁殖場的環境、照顧是否良好,在資訊公開透明的狀況下,自然驅逐不良廠商。
犬貓繁殖亦需生產履歷,從母、公犬的健康狀況、遺傳疾病、繁殖環境、母犬胎數與犬隻數量等,都必須建立完整的履歷,除了保障消費者外,也自然可使不良廠商現形。
落實公民參與
從個人到群體,劉盈如表示,民眾可藉由公民參與的方式,在社區中對家犬、家貓的飼主進行教育與宣導,並針對貓口、犬口數量進行統計,能夠同時瞭解犬貓的生存環境,適時地提供協助,亦能照顧到社區較不被注意的老人或小孩問題。
此外,針對周遭住家疑似有非法繁殖、販賣行為,或是無許可證的寵物店、私人買賣、夜市、網路非法販賣等,民眾可立即通報該縣市動物保護處主管機關或動保團體。
要求許可證號
若消費者真的有購買犬隻之需求,民眾可檢視有無商業處、動保處相關開出的管理許可證,以及店家的商業登記是否與店面的地址相同,以及購買寵物的買賣合約;而在網路上購買,亦須有相關許可證號。此外,民眾若發現業者沒有許可證號或者動物環境髒亂,可向該縣市的動物保護主管機關檢舉。
政府應加強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
政府除了主動公開揭露訊息外,更應該針對民眾、飼主及學校在生命與環境教育方面加強著力,像是思考生命是否可以買賣、尊重生命與友善對待的重要、認識生活周遭一同生活的生命等,都是致使社會更加完善的重要環節。
【相關文章】
-繁殖場如煉獄 你家狗狗來自這種繁殖場嗎?
View the discussion 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