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吃毒油嗎?「這種油」恐增肥胖、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風險

【華人健康網文/時報出版】2018 年 6 月,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全面禁用反式脂肪,台灣也跟進,2018 年 7 月 1 日起,衛福部禁止食用油廠商生產不完全氫化油、禁用反式脂肪。全世界一些知名的食品大廠隨即採取應對的方式,以棕櫚油取代不完全氫化油,於是全球棕櫚油的產量逐漸攀升,超過黃豆油,成為世界第一,全球的市占率也是第一。2022 年全球棕櫚油消費量大約為 7,650 萬公噸(產量約為 7,950 萬公噸),達歷年新高。美國也呈現相似情況,2022 年棕櫚油消費量約為 160 萬公噸(進口量約為 173 萬公噸),台灣每年進口 30 萬公噸。它與大豆油、菜籽油並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 5,000 年的食用歷史,甚至在古埃及的墓葬中都發現了疑似棕櫚油的痕跡。

你在吃毒油嗎?「這種油」恐增肥胖、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風險
你在吃毒油嗎?「這種油」恐增肥胖、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風險

各位讀者,你知道我們幾乎天天都在吃一種會增加癌症、心臟病風險的油嗎?它就是普遍存在於加工食品中的棕櫚油。近年來,台灣進口的棕櫚油產品持續增加,主要的進口國是馬來西亞和印尼,進口最大宗的是精製棕櫚油(Palm oil)。棕櫚油很少出現在台灣的消費者面前,因為它不是國人習慣的烹調用油。但是,消費者如果小心閱讀食品的營養標示,就不難發現在炸雞、薯條、漢堡、夜市小吃的油炸類、各式餅乾、鳳梨酥、泡麵、冰淇淋、巧克力、冷凍食品、麵包、蛋糕、牛肉乾、豬肉乾、肉脯、肉鬆、魚鬆等等加工食品中,棕櫚油是最常被使用的油脂,因為它的價格低廉,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棕櫚油的價格比其他食用油便宜 20%。而且,它往往不以「棕櫚油」標示,而是以「植物性油脂」、「酥油」代替,因此消費者總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每天吃下大量的棕櫚油,很快就會吃出令人煩惱不安的肥胖症和高血脂症。

此外,為了使加工食品能夠避免變質腐敗,延長保存期限,不被氧化,不肖廠商往往會加入一些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劑,例如 TBHQ(特丁基對苯二酚)、BHA(丁基羥基茴香醚)、BHT(二丁基羥基甲苯),如果你經常吃上述的加工食品,就很容易吃下這些致癌物質。由於棕櫚油的半固態特性(穩定性高、耐高溫),它在食品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棕櫚油其實無所不在,連嬰幼兒奶粉也含有棕櫚油。製造奶粉時,一定要抽出動物性油脂,因為動物油脂有環境荷爾蒙、抗生素等污染物,所以嬰幼兒奶粉嚴格規定不能有動物性油脂。抽出動物性油脂後,再添加植物性油脂,如大豆沙拉油、橄欖油或棕櫚油。食品中的乳化劑、安定劑也都可能有棕櫚油。

然而,棕櫚油在攝氏 200 度的高溫精製提煉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致癌物質,叫做「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lycidyl fatty acid esters, GEs),目前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 2A 級致癌物,偏偏台灣進口最大宗的是精製棕櫚油(Palm oil),每年進口 30 萬公噸,比橄欖油的進口量 6,000 公噸多了 50 倍,致癌風險更高,還對腎臟、睪丸和心臟有害。可怕的是,國人完全是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每天將含有棕櫚油的食品一一吃下肚。雖然食藥署訂定標準劑量,規定市售的植物油、魚油與加工食品中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不得超過每公斤 1,000 微克;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及嬰幼兒副食品,不得超過每公斤 500 微克,但卻要到 2024 年才實施。

2022 年 7 月,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曾經對市面上常見的 50 款食用油進行檢測,其中有 29 款樣本檢出含有縮水甘油脂肪酸酯,占全體樣本 58%,含量為 100 微克~2,000 微克,有一款初榨橄欖油被驗出含有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但含量並沒有超過標準。其中一款椰子油每公斤含量 1,100 微克,一款花生油每公斤含量 2,000 微克,超出歐州聯盟的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跟馬來西亞這兩個全世界棕櫚油最大的生產國,國民的平均壽命都不高,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 2022 年公布的資料,馬來西亞人的平均壽命是 73.4 歲,世界最大棕櫚油生產國印尼,國民的平均壽命是 71 歲,而台灣國民的平均壽命為 79.84 歲。日本國家食品研究所(National Food Research Institute, NFRI)曾做了一項研究,將白鼠的飼料裡,分別加入 6%的菜籽油、豬油、棕櫚油來餵養,結果發現加入棕櫚油的那一組白鼠,生存率最低,原本應該存活 24 個月,才過了 15 個月,就死了一半,可見棕櫚油有多麼恐怖。

日常生活當中,想要完全避免棕櫚油的攝取,根本是不可能的,長久以來市面上大部分的食品都添加了棕櫚油。
日常生活當中,想要完全避免棕櫚油的攝取,根本是不可能的,長久以來市面上大部分的食品都添加了棕櫚油。

小心這些食物恐添加了棕櫚油

日常生活當中,想要完全避免棕櫚油的攝取,根本是不可能的,長久以來市面上大部分的食品都添加了棕櫚油。例如,糕點類、油炸食品、冷凍食品、冰淇淋、巧克力、各種餅乾、薯片、鳳梨酥、泡麵、醬料等等,多不勝數。如果你在食品的營養標示上,看到如下字眼,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含有棕櫚油:精製(精煉)植物油(Refined Vegetable Oils)、氫化植物油(Hydrogenated Vegetable Oils)、不完全氫化油(Partially Hydrogenated Oils)、人造(植物)奶油(Margarine)、酥油(Shortening)、植脂末(奶精,Creamer)、代可可脂(Cocoa Butter Replacer)。時下大部分的餅乾、零食和一些加工食品,都含棕櫚油,最常見的油條、鳳梨酥、泡麵、麵包、巧克力、冰淇淋、薯片便是,不要輕忽棕櫚油對健康的危害,它會增加肥胖、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本文轉載自時報文化/《七葷八素,你都吃錯了:揭開與健康、疾病相關的飲食祕辛》一書

【延伸閱讀】

黑巧克力不只護心,還能降低中風風險!趙函穎營養師:必知巧克力4大好處

每10分鐘就有1人發生腦中風!林世航營養師:飲食4要訣,遠離腦中風威脅

冬天忘喝水、憋尿、狂嗑火鍋,泌尿道拉警報!戴槐青醫師:4大食物保護泌尿道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931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