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打流感疫苗了嗎? 施打前先把副作用與施打禁忌看仔細

公費流感疫苗10月1日開打,衛福部疾管署統計,截至目前為止,逾65歲及3歲以下幼童接種數量較去年同期佳,600萬劑疫苗使用率已達21.1%,共施打126萬多劑。

公費流感疫苗十月起開始接種
公費流感疫苗十月起開始接種

台大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台大醫學院內科副教授陳宜君,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幾乎所有人都曾有過感冒的經驗,只是程度不一而已,其實,感冒只是個統稱,指的是上呼吸道的不舒服。造成感冒的原因有一、兩百種,也就是,約有一、兩百種病毒的感染,都會出現感冒症狀,包括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冠狀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其中流感病毒依是否流行期所占比例約10-30%不等。

流感病毒 易引發全球性流行

在所有造成感冒的病毒中,流行性感冒是比較特殊的類別,也單獨被提出來討論。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病毒容易產生變異,這種病毒特性讓其容易引起全球大流行,且可能引起重症。

在歷史上,流感病毒曾引起全球大流行,造成很多死亡案例,由於它不論在公共衛生、流行病學與病毒學上都有它特殊之處,過去幾10年專家也著重在流感病毒的研究上。

高燒、肌肉酸痛 流感可能性高

每逢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涼,流感病毒、引起感冒症狀的多種濾過性病毒即蠢蠢欲動
每逢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涼,流感病毒、引起感冒症狀的多種濾過性病毒即蠢蠢欲動

一般來說,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症狀較為嚴重,從症狀的嚴重度大概可以區分出是一般感冒或是流感。一般感冒大多只是流鼻水和咳嗽,大人很少會有發燒、全身倦怠等明顯不舒服的類流感症狀。

若患者突然發燒,尤其是高燒,且伴隨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明顯全身倦怠、肌肉酸痛,或是頭痛、有噁心、嘔吐等所謂類流感症狀,則要懷疑自己是不是得到流感。

流感重症 有死亡風險

至於病程的進展上,如果只是一般感冒,通常經過1至3天即會自然痊癒,而絕大部分的流感也會自然好轉,病程通常也是1至3天,少部分會發燒達5天,但另有少部分則會轉為重症,甚至死亡。有些病程進展得很快速,就醫後幾小時即出現呼吸衰竭,或是就醫48小時內死亡。

一旦罹患流感,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如果引發呼吸衰竭則可能得長期仰賴呼吸器,或是導致肺部纖維化,影響肺部功能。除了病毒引起的併發症外,有些則是繼發性的細菌感染,例如中耳炎、鼻竇炎、腦炎等。

多喝溫水 幫助緩解症狀

多休息是重要原則,若有發燒症狀,水份的需求量會比平日大,要多喝開水,且喝溫開水也會讓上呼吸道的不適症狀獲得疏緩。

由於絕大部分感冒患者可自行痊癒,並不需要在第一時間就急著求診,但若症狀持續,且未有好轉的跡象,或是出現喘、意識混亂、高燒不退等危險症狀時,即應儘速就醫,除了可能有併發症外,也不排除並非流感,而是別的感染症或疾病所致。

從症狀的表現可以初步研判患者是否罹患流感,針對類流感患者,目前政府也提供流感快篩服務,利用抗原檢測進行快速篩檢,雖然敏感度只有一半,但可提供用藥的參考。

新流感及流感疫苗副作用與禁忌

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肌肉疼痛、紅腫,少數人會出現發燒、倦怠的輕微反應,一般於接種後1、2天內恢復。青少年偶發在接種後短時間內突然昏厥,大多為過度緊張所致,應注意預防昏厥後跌倒等意外發生。

雖然注射疫苗可以提供相當的保護力,但也有些人並不適合接種疫苗。由於目前的疫苗是用雞蛋產製,對雞蛋過敏者可能也會對疫苗過敏,並不適合接種;曾注射流感疫苗而出現過敏反應,且原因不明者,也不建議施打。

此外,急性疾病或是發燒者也應暫緩施打,因為身體狀況不穩定時,萬一注射疫苗後有不適反應,分不清楚究竟是原先的疾病或是疫苗的副作用,造成判斷上的干擾。臨床上曾碰到學生施打疫苗前一天已有不適,施打後發燒,經檢查確診為H1N1新型流感。若患者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太注意或不清楚,則可能誤以為打疫苗得流感。此外,有急性疾病時,身體的免疫狀況可能不好,打疫苗後所產生的抗體也不理想,最好等到身體狀況穩定後,再注射疫苗。

延伸閱讀:咳嗽、疲累… 是感冒還是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