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真的中暑嗎? 急診醫師教你辨識4種熱傷害分辨「真假中暑」

隨著氣溫持續飆高,急診室裡的中暑患者也日益增加,但事實上有很多人都無法區分「中暑」和「熱到」之間的差別,急診科醫師翁梓華更在臉書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發文指出,經常有民眾跑來急診說自己中暑了,但查看患者進來急診檢傷時所測量的體溫,就會發現原來只是虛驚一場。

翁醫師表示,台灣處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界,烈日當頭,民眾不僅容易曬傷,也會造成「熱傷害」。熱傷害是指身體在酷熱環境下,無法維持正常體溫而產生不適的症狀。因此每當夏季來臨或秋老虎發威之時,新聞媒體常會報導有人因中暑而送醫治療。但其實醫學上所定義的中暑,死亡率可能超過一半!

分辨4種熱傷害 翁梓華指出,所謂熱傷害(Heat Injury)廣泛指熱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主要因為人體對散熱的調控失敗,導致熱量積蓄,進而對身體造成傷害。常見的4種熱傷害包括:

1. 熱暈厥(Heat Syncope): 這就是民眾誤以為的「假中暑」,患者可能因長時間站立、運動,同時天氣太熱,使周邊血管擴張,導致回流到大腦的供血量不足,造成暫時性意識喪失,普遍只要稍微散熱就能恢復。

2. 熱痙攣(Heat Cramp): 主要是在天氣熱的時候運動,因水分與電解質流失過多,導致電解質不平衡而產生類似抽筋的現象,通常補充足夠的水分與電解質後就會緩解。

3. 熱衰竭(Heat Exhaustion): 因未即時補充水份與電解質所致,體溫會上升但不高於40度,可能伴隨肌肉抽筋、噁心、嘔吐、頭痛等現象。

4. 熱休克(中暑)(Heat Shock): 因熱衰竭未及時處理,導致身體已失去控制體溫的能力,除了體溫上升超過40度,也出現神經學症狀如譫妄、走路不穩、昏迷、癲癇,甚至會「無汗」(Anhidrosis),死亡率可高達63%!

對於熱暈厥或熱痙攣的急診,醫師一般會給予支持性的療法,初步照護後病患的症狀若有改善,就可以回家。如果是熱衰竭或熱中暑,醫師則會先為患者降溫,像是讓病人吹電風扇、泡冰水、甚至是直接把冰塊倒在他身上(鼠蹊部、腋下、頸部),儘量在一個小時之內讓體溫降到39度以下。 在此提醒民眾,進行戶外活動時務必注意防曬和避暑,並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避免熱傷害找上門。 本文經急診科醫師翁梓華臉書粉專《急診柯南.翁梓華醫師》授權報導 延伸閱讀晚期肝癌治療搶先機!高風險族群必做檢查有哪些?常常皮膚癢竟是「身體發霉」?醫指好不了4關鍵,6招防範!

更多相關新聞
兩熱帶擾動恐成颱!氣象專家:周五起各地明顯降雨
雙颱夾擊機率增 今午後不只雷雨「還有冰雹」
周末迎暑假、恐有颱風攪局?未來10天天氣曝光
想省電又憂熱死人!日廠商曝「5大妙招」:回家別先開冷氣
居家降溫!外牆、頂樓塗隔熱漆 寢具挑涼感
網紅入住民宿遭「人體分析」結果讓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