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正確吃飯嗎? 專家授吃飯3技巧 吃飯專心才能避免過量進食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人每天都要吃飯,但是吃飯有些習慣跟小技巧,能讓民眾越吃越健康,甚至越吃越瘦。

<strong>人每天都要吃飯,但是吃飯有些習慣跟小技巧,能讓民眾越吃越健康,甚至越吃越瘦。(圖/photoAC) </strong>
人每天都要吃飯,但是吃飯有些習慣跟小技巧,能讓民眾越吃越健康,甚至越吃越瘦。(圖/photoAC)

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李婉萍營養師分享,吃飯有些習慣跟小技巧,可以讓你越吃越健康甚至越吃越瘦。

1.咀嚼次數要對/至少嚼20下

食物在口中就是啟動消化系統的第一步了,食物必須咀嚼足夠的時間,才會刺激整個唾液系統發揮最佳功能,產生澱粉酶。同時也能降低對腸胃消化的負擔,也能啟動大腦飽食中樞,分泌瘦體素抑制食慾,避免攝入過多熱量預防肥胖。

2.吃飯順序要對/先吃菜、再吃肉、最後吃澱粉

吃飯的順序大大的影響血糖的曲線起伏,建議先吃蔬菜,因為蔬菜含有纖維,可以減緩隨後醣類吸收的速度,也可以讓血糖曲線平穩。而蛋白質食物消化速度慢,留在胃的時間較久,就能有飽足感,避免攝取太多的澱粉,但是老人或有特殊情況的案例來說又會有不一樣的進食順序。

<strong>專心吃飯才能真正緩慢下來吃飯速度,並且有意識的感受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圖/資料照)</strong>
專心吃飯才能真正緩慢下來吃飯速度,並且有意識的感受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圖/資料照)

3.吃飯專心

專心吃飯才能真正緩慢下來吃飯速度,並且有意識的感受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這可以幫助大腦接受訊號,產生「飽足感」,以避免過量的進食。美國研究顯示,當我們的大腦不記得吃過的細節會讓我們一直感到飢餓。

延伸閱讀
喝綠咖啡可瘦身?醫揭「1成分」可抑制血糖上升 「4族群」小心別碰
吃飯順序很重要!營養師親自實驗「先吃這2樣」血糖像情緒不穩的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