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頭痛是哪裡在痛?該吃止痛藥嗎?舒緩頭痛6大方法,「這4種」趕快就醫!

一早起來覺得頭痛,配溫開水吞了止痛藥,又開始一天的日常。對長期頭痛的人來說,身體就像天氣的警報器一樣,變熱變冷、變乾變濕,馬上就會反應在頭上。到底為什麼會頭痛?除了止痛藥還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呢?

頭痛痛到習以為常?為什麼我會頭痛?

「頭痛」會發生,有時候並不只是代表「頭在痛」,有些人是「腦神經傳遞疼痛的訊號增強」,有些人是「腦神經抑制疼痛的能力變差」,因此先搞懂自己的頭痛類型,才能找出最有效的應對方式。

常見的頭痛類型

跟神經相關的頭痛

  • 偏頭痛

單側頭部脈搏跳動
抽痛、畏光、怕吵、活動時疼痛加劇、噁心嘔吐

跟血管相關的頭痛

  • 中風預兆性偏頭痛

看見閃光,或者出現視覺上空間的扭曲感
耳鳴、暈眩感,甚至會聽不到聲音
對氣味異常敏感,甚至會不舒服
皮膚會出現異物感,比如說皮膚像是被針紮一樣

  • 腦出血、中風引起的頭痛

  • 高血壓型頭痛

跟荷爾蒙相關的頭痛

  • 經前偏頭痛

  • 跟肌肉相關的頭痛

  • 緊縮型頭痛

頭部血管會一跳一跳,像是綁了一個鬆緊帶
伴隨肩頸僵硬

  • 壓力型頭痛

因為頭部受到壓迫感受到的頭痛,例如戴上髮箍、鬆緊帶、帽子時。

  • 跟睡眠相關的頭痛

  • 叢發性頭痛

疼痛的位置在眼睛或是顳側區域。
合併有流眼淚,同側紅眼睛,同側鼻塞等症狀。
疼痛的時間通常是在30分鐘到3個小時之間,一天發作1~3次。

  • 睡眠頭痛

好發於老人,且只發生在睡覺的時候。
大約是中等程度的痛,但通常會痛醒。
發作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每個人的睡眠狀態會影響頭痛發作的頻率跟時間。

跟疫苗相關的頭痛

  • 疫苗副作用頭痛

跟疾病有關的頭痛

  • 腦瘤

  • 腦壓過高

  • 水腦症

(延伸閱讀:常常「偏頭痛」該看醫生嗎?神經外科醫師提醒:這9種頭痛,暗藏腦出血或腦瘤危機

止痛藥有效嗎?頭痛到底該怎麼辦?

根據健保統計,台灣人每年使用9億顆以上的止痛藥,不少人在頭痛的時候都會選擇吞一顆止痛藥來緩解,久而久之藥物就可能造成腎臟負擔,或是覺得「藥越來越沒有效」。

其實發作的頻率如果不高,吃止痛藥的確是幫助緩解疼痛的好方式,偶爾吃一次、撐過疼痛期之後就會比較舒服。但如果發作的頻率很高,或是頭痛已經困擾自己好幾年,代表有比較嚴重的病因,還是建議就醫找出問題。

發作頻率怎麼看?

發作次數1週少於2天,或一個月小於4次:可使用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布洛芬(ibuprofen)、sumatriptan等成分的止痛藥。

發作次數1週大於2天,或一個月大於10次:建議使用「預防性藥物」,例如神經阻斷劑,用法、用量、頻率必須諮詢神經科醫師。

頭痛發作時,我可以怎麼辦?

如果是肌肉緊繃造成的頭痛,可以試著以下作法:

  • 動動肩頸來舒緩緊繃。

  • 熱敷疼痛的位置,包括頭部、肩頸、眼周。

  • 用大拇指輕輕按摩疼痛的位置。

如果是偏頭痛,可以試著以下作法:

  • 出現發作預兆時,先服用預防發作的藥物,發作時服用止痛藥

  • 平躺休息。

  • 試著泡澡、或是沖熱水澡。

不過最容易誘發偏頭痛的原因是「不規律」的環境,所以最好的做法還是在平時就維持正常作息,同時多做有氧運動,能幫助減少發作的頻率跟程度。

必須趕快就醫的4大頭痛相關症狀

1. 人生中最痛的一次頭痛,或是第一次經歷嚴重的頭痛,或是這一次的頭痛和前幾次的痛感不一樣。
2. 出現神經學的症狀,像是失去意識、癲癇、手腳無力、瞳孔放大等等。
3. 有癌症病史、或是有慢性感染的疾病,出現以往沒出現的頭痛。
4. 年齡在50歲以上,第一次發生的頭痛。

(延伸閱讀:「頭痛,想睡一下...」27歲準新娘竟腦幹出血往生!醫師警告:頭痛會致命,3種情況快就醫

參考資料
頭痛學會〈各種頭痛與療法〉

責任編輯:盧映慈
核稿編輯:呂宇真

更多良醫文章
「不是感冒而已嗎?怎麼插管了...」一位母親的心痛回憶:那天起,孩子再也沒機會叫媽媽
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殯葬職人公開「單程行李箱」4大必備物,別留下沒交代就過世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