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今天是石虎日嗎?了解關於石虎的4件事並一起推廣保育工作吧!

這幾年時常從新聞中看到保育野生動物石虎岌岌可危的情況,包括被撞死、設陷阱毒殺、開發案等,目前估計全台灣可能只剩下300到500隻石虎,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為了推廣石虎保育,在10月5日到10日舉辦「知虎惜虎好幸福–石虎週」系列活動。

 

貓科野生動物

 

石虎是台灣中除了已滅絕的雲豹之外僅存的貓科動物,一般俗稱為山貓、豹貓,因為石虎的體型與家貓相仿,以外表來看時常被誤認為家貓,但牠其實是野生動物,比較好區分的特徵就是外表的斑點都類似豹紋,尾巴也較粗而長。

 

貓科動物中分布最廣的物種

 

石虎的分布地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婆羅洲、中南半島、中國、朝鮮半島、台灣、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可以算是貓科動物中分布最廣泛的物種,而石虎的棲息地也包括熱帶雨林、針葉林等地方。

 

夜行性動物

 

石虎為夜行性動物,白天通常會在中空的樹幹、地洞、或是山洞中,除了交配季節之外,牠們一般為獨處的模式,而也是因為石虎傾向於夜晚或是晨昏活動,導致當牠們遇上車子的強光時會無法反應而被撞死。

 

瀕臨絕種

 

石虎在2008年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野外預估已經不到500隻的數量,而除了人類活動的傷害、流浪貓狗的競爭,更大的危機還包括路殺,所以農委會持續在推動保育研究計畫,希望能把珍貴的保育類動物永續存在在這個世界上。

 

(首圖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