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戀嗎?

(德國之聲中網)"當我走近一間房間時,我經常感覺別人在注視著我。"對於這種說法我可以選擇是或者否。這是我正在做的一個心理測試的問題之一,該測試共有23個問題。做完測試之後我算是松了一口氣,因為結果顯示,我並沒有自戀型人格障礙。

這只是我通過谷歌搜到的一個網上自我測試,當然不能和專業的診斷相提並論。因此我詢問了同為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師的法特(Aline Vater):如何判斷我是不是自戀者?

這名專家依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及統計手冊》(DSM)第5版表示,如果出現九個特征中的五個,則可稱此人有自戀型人格障礙。

為了直觀地說明這些症狀,我們就先假設我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症,那麼我們編輯部的晨間會議將會如此進行:

全場焦點

我一旦走近房間,就會被所有人關注。這一點我毋庸置疑。因為我才貌雙全,而且如果沒有我的提議,整場會議就會毫無意義、無果而終。

別人在發言的時候,我在異想天開。我想像自己是編輯部主任,而且是史上最年輕的部門主任!我似乎能感受到同事們敬仰的目光,他們還從未遇到過比我更出色的領導。

由此我已經表現出兩個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征:自高自大;對成功、權力、美貌抱有幻想,但是會議尚未結束。

竟敢批評我?!

心理學家法特指出:"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征不僅包括自高自大,而且還會無法忍受批評。"

終於輪到我向同事們闡述我的精彩選題建議了。我想他們應該會拍手稱贊。可惜同事們僅僅覺得我的建議湊合,所以反響平平。這讓我感到無地自容。

同事們簡短地討論了我的選題,並提出反對意見,最後表示無法采用。我覺得自己就像這個選題一樣遭到拒絕和藐視。這令我感到備受傷害,並因此憤怒不已。

但是在同事面前,我卻用傲慢自負的外表掩蓋我內心的委屈。因為我的主意如此獨一無二、精彩絕倫,這些普通人可能根本無法理解。我沒有和同事們一起共進午餐。當然也沒有人問我是否願意一同前往。

孤獨且缺乏同理心

因為感到被同事羞辱而憤憤不平的我在晚上回家後也無法平復心情。我的伴侶自然應該要看出我的一天很糟糕,並立刻給我溫暖和安撫。但是我又一次大失所望。這個白痴什麼也沒看出來。我當然要大吵大鬧、拿他撒氣。這一天和這一段關系就這樣結束了。

"患有嚴重自戀型人格障礙症的人經常會和他人發生沖突",法特解釋說。她補充道,不僅和同事合不來,人際關系也無法持久,友情更是不穩定。與他人的親密關系畢竟建立在一定的同理心基礎上,"自戀者極度缺乏同理心。他們雖然能看出別人正在難過,但是他們卻無法感同身受。"

這位心理學家接著指出:"如果您覺得自己總是和別人鬧別扭,那麼尋求相關的心理咨詢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自戀者通常不止出現一種障礙

頻繁的沖突不僅對我身邊的人造成困擾,也在不斷的折磨我。這種孤獨、被忽視、不受歡迎的感覺令我抑郁。

法特:"自戀者經常因為其他症狀來接受治療。比如抑郁症或者毒癮等。"她將這種出現一種以上的障礙稱作"共病"。

為了對自戀型人格障礙作出確切診斷,通常需要分幾周進行長達數小時的診斷訪談。"與特別熟悉疑似患者的人交談對診斷的幫助尤其大",法特如是說。

發現模式

假設我覺得自己患有自戀型人格障礙,然後找到心理咨詢師法特,但是她卻無法治愈我。法特解釋說:"從定義不難看出,人格障礙是一種始於童年時代且根生蒂固的持久固定模式。"

法特坦言:"因此我們對此沒有治療方法,只能試圖了解,這種模式是如何產生的,並且制定應人而異的行為手冊,使患者得以應對這種障礙。"

自戀者通常在童年時代被父母過高或過低評價。"這兩種情況都有悖孩子的需求。"可能造成的後果是:自高自大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受到折磨的心靈。

假設我接受了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後重新參與編輯部會議。我可能依舊渴望被稱贊和敬仰。如果這一願望無法被滿足,我可能仍然會立刻感到備受羞辱。

但是我卻不會將這種自我價值遭到打擊的責任歸咎於他人,而是找到造成這種感覺的基本模式。由此我可以逐漸改變自己對待他人的態度:少一些怒火與期望、多一點同理心。然後我可能就沒有那麼孤獨了。

作者: Julia Verg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