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邁入高齡了嗎?不維持好四大柱子 小心『3D』疾病找上你!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醫學科技越來越發達,人類的平均壽命也日益延長,根據國發會指出,台灣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台灣65歲以上的長者將佔人口數的20%,也就是每五個人中就會有一位超過65歲。但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也會跟著退化,再加上情緒影響,就容易引發『3D』疾病上身,而到底該如何預防及照顧也成為國人必須面對的一大課題。

高齡者身心健康危機 3D疾病不可輕忽!

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表示, 3D老人病指的是憂鬱症、譫妄症及失智症,這是老年人常見的身心疾病,它們共同的危險因子就是年齡,此三種疾病的發生會加速老人功能退化,影響日常生活品質,其中老人憂鬱症最為嚴重,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自傷、傷人行為,民眾不可輕忽!

楊聰財醫師說明,憂鬱症是一種情緒上的變化,又分為兩個核心症狀,一是心情很低落鬱卒,對事情、活動失去興趣,連帶產生生理、思考及行為改變,像是睡眠障礙、食慾障礙、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會出現負面想法,嚴重則會有自殺念頭,所以若憂鬱症九大症狀出現達5項且長達兩週,應儘早就醫治療。

而譫妄症是指意識上面的變化,患者會意識混亂、胡言亂語、認不清時間地點人和物,對週遭事物判斷力不佳,容易出現錯覺或幻覺,特別在黃昏之後,情緒過於波動急躁不安,甚至會出現被害妄想症。

失智症是一種腦退化性疾病,認知功能的障礙,主要產生記憶力障礙,一開始是記憶力下降,久了判斷、執行、辨識功能也會逐漸退化,最後所有東西名稱都忘光光,是一種漸進性的過程,會造成長期照顧的問題。

生理、心理、環境多管齊下 助患者恢復生活正軌

楊聰財醫師表示,治療上會針對生理、心理、環境三方著手,依腦科學來看,憂鬱症其實是因為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不佳,其中包括血清素、新腎上腺素、多巴胺,可以投予藥物去做改善;心理層面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教導人可以健康的老化,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它;環境方面建議親友多傾聽陪伴,組成一組三個人的團隊輪流陪伴照顧,或是可善用社會資源,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日間工作坊、睿智學院,多認識人交換生活經驗、情緒上給予支持與勉勵,陪他度過心裡的幽谷,進而從憂鬱的困境中走出來。

最後,楊聰財醫師提醒,想要預防3D老人病就要維持好四根柱子(能睡、能動、能吃、能笑),維持規律正常的生活作息,掌握黃金睡眠時間晚上11點到6點,平常養成333運動(一週至少三次,一次至少30分鐘,心跳至少1分鐘130下,最好要出汗),並適時補充地中海飲食,多參與社交活動,睡前寫寫日記,年輕時就養成這些習慣,就能健康的老化,也能避免3D疾病找上你!

參考資料: 楊聰財醫師提供、健康醫療網

【更多中天快點TV報導】
台南殺警案/本準備拼命!林信吾遭逮時警槍已上膛
台南殺警案/蔡英文臨時改行程!今慰問殉職警家屬
台南殺警案/謝龍介神預言嫌犯逃亡路線 「他身上沒錢,搶超商最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