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是哪一種改變?

創新策略

你需要的是哪一種改變?
你需要的是哪一種改變?

「比起不喜歡改變,你會更不喜歡變得無足輕重。」美國前陸軍參謀長辛塞奇(Eric Shinseki)如是說。

對於企業主管來說,了解改變是不可避免的,這個概念並不困難,困難的點在於,找到適合公司的改變本質、範圍,以及時機。

美國雷鳥全球管理學院(Thunderbird School of Global Management)全球策略教授漢薩克(B. Tom Hunsaker)等三位學者專家,於史隆管理評論(Sloan Management Review)指出,現今企業運作的環境更加不確定,改變所帶來的好處跟風險也跟著加倍放大。

三位學者指出,改變基本上有三種形式。改變要能成功,首要之務是了解公司目前需要的是哪種形式的改變。

第一種形式是改變強度。例如,「我們公司需要加強執行目前的做法。」有些公司野心過大,其實公司需要的只是改變目前做法的強度,但公司卻改變了方向,以致產生了風險。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立志成為全球性的投資銀行,便是一個說明改變強度的例子。

第二種形式是改變行動。例如,「目標不變,但是我們公司需要改採新的做法。」網飛(Netflix)的成功便屬於這一種,公司從一開始的郵寄電影DVD,改變成現在的提供串流服務;亞馬遜(Amazon)從電子商務擴展至實體零售店面,也屬於這一種改變。

第三種形式是改變方向。例如,「我們公司要走一條新的路。」二○○五年,富士公司(Fujifilm)注意到一些逐漸浮出的警訊,當時公司的核心產品數位相機已經走向大宗商品化,而且一般相機的功能也逐漸被併入智慧型手機中。

富士因此決定將事業多角化,例如,進入藥品與化妝保養品產業。此外,公司也成功在原有影像事業的基礎上,跨入高傳真醫療用影像的領域。

漢薩克等人提醒,弄錯需要改變的形式,公司可能會付出慘痛的代價。許多公司的策略明明已經過時或者有問題,但是公司卻誤把心力放在,更加努力執行原有策略上。

從柯達(Kodak)、諾基亞(Nokia),到黑莓機(BlackBerry),這些公司的失敗,都是因為以為只要改變強度,就能因應環境。事實上,它們需要改變的是行動(採納新科技或經銷管道),或者需要改變方向(退出公司原來所在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