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儀式感的城市狂想留白計畫、實心裡生活什物店 / 島作

《留白計畫》「Relight+NOISE _____ 直到我接近無限透明」開展活動-藝術家「真真」解說。(照片來源/文化台中授權轉載,下同)

繁忙枯燥的現代生活中,「儀式感」顯得更加重要,也許是晚餐後跟伴侶在家公園散步,或是上班打卡後泡杯咖啡。然而有沒有可能透過創意,為生活增添儀式感,帶來具象化的幸福?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所舉辦的「創意台中」,今年就將主題聚焦於「幸福臺中儀式感」,透過多組團隊,為生活挖掘更多的靈感,並看見臺中創意產業驚人的創造力。讓我們透過本屆兩組創意團隊的專訪,一窺今年「創意台中」從儀式感中帶來的幸福魔力吧!

留白計畫

不少人對於留白計畫的印象是位在美術館園道的熱門打卡建物,門口的斑馬線宛如臺中版的披頭四《Abbey Road》專輯封面,蔚為風潮。然而創辦人Tony 說明,留白計畫並非單指這棟建築,而是一個以永續理念打造,想要解決資訊落差的藝文整合平臺。

留白計畫 blank plan建築成為打卡熱點。

從活動深入認識臺中

「其實我們團隊有九成的夥伴都不是臺中人!」從原本經營的國際旅遊平臺回到臺灣,Tony和好友創立留白計畫,並落腳在臺中,將位在五權西四街的建築視為基地,從品牌孵化、體驗設計到內容行銷,一步步串連地方文化、藝術及產業。團隊透過整合品牌職人、科學家、藝術家和傳統偶戲劇團,嘗試開發虛擬實境線上展間、光雕投影布袋戲以及農業 AI 應用工具和多元的互動體驗展覽,來拉近產業和群眾間的距離,期待能進軍國際市場。

《留白計畫》團隊首次參與創意台中(由左至右為共同創辦人林黛蓉、創辦人王奕翔、共同創辦人周亭亭)

搬來臺中第3 年,Tony 發現到:「臺中是一個很具包容力的城市,有著很高的可塑性,大家都願意突破、嘗試!」因此在留白計畫漸上軌道、稍有餘力之時,團隊選擇參與「創意台中」活動,一起進行創意激盪。

從儀式感中慢下來

「現代社會步調太快,我們想要引導大家空下一段時間專注在自己身上,找回生活中的儀式感,跟自己對話。像是吃麵時淋上一圈東泉辣椒醬,我認為那也是一種儀式。」藉著這次的參與,團隊深入臺中大街小巷進行實地調查,也更加認識這座城市。Tony 透露展覽將以遊戲化的互動方式,藉由經典遊戲「大富翁」的概念,將儀式感的隨機性、限定性及必要條件等元素融入,為探索城市的過程增添樂趣。

島作與創意台中皆是讓創作者被看見的平臺。

留白計畫在西區的基地,10 月將舉辦墨西哥亡靈節的體驗活動,11 月則與知名Youtuber 合作探討社會議題,接著在臺北的林口也將有新場域誕生,在留白中持續探索各種可能性。

實心裡生活什物店/ 島作

位在南屯區黎明溝支線溪畔的實心裡生活什物店,是由臺中資深設計品牌實心美術創立的選物商店,近年發起的「島作」品牌活動,結合工藝、手作主題,受到不少人的關注與回饋。今年他們也選擇加入「創意台中」,在這座文創平臺上尋找更多受眾。

實心裡生活什物店與島作將在創意台中打造濃縮精華版場域。

媒合創意的平臺

實心美術創辦人孫明華分享,實心裡生活什物店是實心美術精神下延伸,屬於較個人的選物據點;但島作是透過透過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老師經過公平的評選,找尋生活與工藝之間平衡的普世價值,除了一般的工藝愛好者,也吸引不少選品業者和策展人,前來挖掘合作對象,這樣的概念正與「創意台中」不謀而合。

「這次的策展內容可視為實心裡生活什物店與島作的現場延伸精華版,而且是強調此時此刻的臺中!」孫明華與工作室夥伴精選包含工藝、食物與閱讀等作品,並著重在創作者的專業度上:「就像『島作』的原則一樣,不同於常見的市集多為兼職工作者,我認為全職創作時,對於手中作品的態度,會更加厚重,那是一種生命的投入。

為創作者搭起橋梁

針對這次的「儀式感」主題,孫明華認為:「『創意台中』的命題很清楚,每屆相異的主題,可以持續從各種觀點切入,在熟悉的地方,用不同的視角認識臺中。」而無論島作或是「創意台中」,都是讓創作者可以被看見,且直接獲得回饋甚至購買作品來支持的平臺。

參與這次的「創意台中」後,11 月實心團隊也將在臺中國家歌劇院舉辦閱讀市集,將舉辦3 場書店論壇,並邀來兩位京都知名的獨立書店店主專題分享,明年4 月的島作也將於10 月公布入選者,緊鑼密鼓的安排將持續為臺中輸入源源不絕的創意能力。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食譜看過來》咖哩雞排特餐
能源管理系統能幫我省錢甚至賺錢嗎?
拇趾外翻手術後要注意哪些事?如何照護盡早恢復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