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異國的他們 為烏克蘭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烏克蘭人民對104個勇士賦予了一個詩意而悲壯的稱呼——天堂百人「Order of the Heaven's Hundred Heroes」。而這天堂百人中,卻有三人來自外國。(圖: Lera Molchanova/擷自Небесна Сотня FB)
烏克蘭人民對104個勇士賦予了一個詩意而悲壯的稱呼——天堂百人「Order of the Heaven's Hundred Heroes」。而這天堂百人中,卻有三人來自外國。(圖: Lera Molchanova/擷自Небесна Сотня FB)

引言:台灣人曾聖光陣亡於烏克蘭盧甘斯克前線,人們紛紛前往他的臉書下留言悼念。從2013年烏克蘭尊嚴革命(親歐盟示威運動)開始,到如今抗擊俄羅斯入侵的神聖衛國戰爭,一個又一個來自異國他鄉的戰士,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為了烏克蘭的自由、為了全人類追求正義的普世精神,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昭示我們:這場戰爭,絕非烏克蘭與俄羅斯雙方百姓間的國族戰爭;也不是歐美文化與斯拉夫文明的價值對抗;它就是一場全世界人們為了幸福美好生活而抵禦莫斯科腐朽統治集團濫權的未來之戰、生存之戰。

在2014年後的烏克蘭,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國家榮譽,叫作「天堂百人英雄勳章」(Order of the Heaven's Hundred Heroes)。這是專門為2013年冬至2014年初,烏克蘭人民在首都基輔獨立廣場對抗親俄、貪腐和試圖疏遠歐盟的亞努科維奇政權(Viktor Yanukovych)的尊嚴革命中付出生命的104位英雄設立的。在烏克蘭,人民對這104個勇士賦予了一個詩意而悲壯的稱呼——天堂百人。而這天堂百人中,卻有三人來自外國。

酷愛新聞寫作的白俄羅斯焊接工

Mykhailo Zhyznevskyi,1988出生於白俄羅斯的一個帥氣小男生。他的形象永遠被定格在頭戴貝雷帽、身穿迷彩服的英姿中。Zhyznevskyi有著不錯的體格,喜歡練習空手道。完成了中學的學習後,Zhyznevskyi成為了一名普通的煤氣管道焊接工人。但他沒有放棄對自己精神修為的追求,他曾計劃前往東正教的修道院學習。不過,最終因為遭到白俄羅斯當局的檢控(白俄官方聲稱其逃避兵役,但他本人表示是政治壓迫),他於2005年移居烏克蘭。

在烏克蘭,Zhyznevskyi是一名普通的門窗安裝工人,但同時也是烏克蘭民族派報紙的記者。他酷愛神學,更希望在2014年春天能夠返回自己的祖國探視親人。但隨著烏克蘭親俄政府疏遠歐盟引起的群眾運動爆發,Zhyznevskyi響應號召成為了基輔獨立廣場民眾抵抗力量的中堅分子。2014年1月22日,烏克蘭民眾的抗爭活動邁入高潮,他被狙擊手槍擊,心臟受創導致他失去了生命。

雖然他的祖國白俄羅斯對他的死保持沉默,但這無阻烏克蘭人對這個鄰居小男生的景仰和尊崇。2014年1月27日,Zhyznevskyi的葬禮在烏克蘭的一所東正教堂隆重舉行。葬禮現場,代表自由白俄羅斯的紅白兩色旗和烏克蘭國旗迎風飄揚。成千上萬的烏克蘭人為這個來自白俄羅斯的年輕人送上最後的致敬。此時的Zhyznevskyi已經不再身著他喜愛的迷彩服、貝雷帽,而是以一身典雅、莊重的西服為自己的人生終點進行了點綴。虔誠敬拜上帝的他,安詳地躺在靈柩中,在悠揚的讚美詩中,接受烏克蘭人給予他的鮮花和愛戴。為他扶靈的是他在尊嚴革命、在基輔獨立廣場的戰友。移靈隊伍和圍觀的烏克蘭民眾難掩悲痛,他們在自己的淚水中不斷呼喊「白俄羅斯」、「英雄」、「光榮屬於英雄」等口號。

2015年,時任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Petro Poroshenko)正式授予Zhyznevskyi「天堂百人英雄勳章」。波羅申科總統並將親手將勳章及證書交給了Zhyznevskyi的父母。Zhyznevskyi的父親表示,希望自己亡子在烏克蘭獲得的榮譽,能夠令他的祖國——白俄羅斯,對Zhyznevskyi的負面立場能夠有所改觀。最後,Zhyznevskyi的父親高呼:「榮耀歸於烏克蘭」。

俄國軍機炸毀的喬治亞葡萄酒之夢

喬治亞(中國大陸稱格魯吉亞),是一個盛產葡萄美酒的國度。但不是每一杯葡萄酒都清香甜口。喬治亞人Zurab Kurtsia的故事告訴我們:一杯葡萄酒的背後,有多麼深沉的歷史厚重。

Zurab Kurtsia生於1960年。他的故鄉加格拉(Gagra),位於喬治亞與俄國接壤的阿布哈茲(Abkhazia)。他是一名葡萄酒技術專家。回到家鄉後,他與父親和兄弟一起開辦了自己的酒廠。1992年至1993年,如同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一樣,俄羅斯利用阿布哈茲當地俄裔居民掀起脫離喬治亞、併入俄羅斯的戰爭。Kurtsia因此和家人最終成為難民,失去了當地的大部分財產和生意。他搬到了新的地方,繼續自己的葡萄酒夢想,並在朋友的幫助下重新開了一家小酒廠。但大俄羅斯主義的夢魘揮之不去。2008年,俄國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入侵喬治亞,Kurtsia的酒廠以及他與家人居住的房子,被俄羅斯軍機炸毀。

在家國淪亡的困境下,Kurtsia於2013年移居烏克蘭,並在烏克蘭再一次開辦了葡萄酒廠。據悉,Kurtsia一直夢想著回到自己的故鄉加格拉,在那裡建造一座教堂,以紀念阿布哈茲戰爭中犧牲的人民。2014年基輔獨立廣場的尊嚴革命,讓他的夢想成為絕響。

2014年2月18日,經歷了大規模的抗爭後,負責廣場糾察的Kurtsia,其遺體被發現。檢查提示,他死於狙擊手對心臟的射擊。他在基輔獨立廣場的戰友回憶說,Kurtsia有愛心,曾將自己的毯子給了同樣堅守獨立廣場的戰友,那時的烏克蘭,已經是零下20度的嚴冬;戰友們對Kurtsia的回憶是「他是一個堅定的人」。

為了兩個祖國的自由 留下了一歲半的兒子

David Kipiani 生於1980年,故鄉是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他的母親是烏克蘭人,父親是喬治亞人。成年後的David移居烏克蘭,成為了一名工人並在當地結婚生子。可以說,烏克蘭和喬治亞都是他的祖國。

2014年烏克蘭尊嚴革命爆發,David積極參與。他的主要職責是救護傷員。 當年2月20日,他被發現處於昏迷狀態;次日淩晨在救護車上不治身亡。雖然身著防彈衣,但輿論依舊認為他死於狙擊手的射殺。當時的烏克蘭官方認為,David確有中彈,但子彈並未進入體內;反而是子彈形成的衝擊力造成了休克和心力衰竭,導致了他最後的離去。那一年,David的兒子才一歲半。

其後,在喬治亞政府的安排下,他的遺體被運送回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安葬。葬禮盛大舉行,當地官員出席儀式且官方承擔了葬禮費用,同時由喬治亞政府向David的家人提供了經濟支援。曾親自領導2008年抵抗俄羅斯戰爭的喬治亞前總統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 )在向David的家人表達敬意時說:要想知道喬治亞人為何在烏克蘭,就必須知道烏克蘭人為何在喬治亞;在當年阿布哈茲抵抗俄羅斯的戰爭中,喬治亞人都知道烏克蘭參戰者的勇敢和付出,這些來自烏克蘭的戰士面對俄軍的包圍,高呼「喬治亞人,不要放棄」;David的小兒子或許不會記得父親的樣子,但這個孩子將和千千萬萬被解放的烏克蘭人、喬治亞人一同長大。

保衛烏克蘭的親兄弟 來自俄羅斯

中國有句老話: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從2022年2月的俄烏戰爭爆發迄今,為了保家衛國而上陣的烏克蘭親兄弟不在少數。但有一對來自俄羅斯的親兄弟,為了守護烏克蘭的獨立和自由,他們同時上戰場、又同時為烏克蘭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參加他們葬禮的烏克蘭民眾說:他們是真正的烏克蘭英雄。

Roman Butusin和Leonid Butusin是地地道道的俄羅斯人,他們出生、成長在俄國遠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他們的父親Oleg也是一名正在烏克蘭軍隊中參戰的軍人。Oleg接受歐洲媒體訪問時說,從2014年開始,俄國對烏克蘭的所作所為,讓他覺得憤怒,所以他帶著家人來到了烏克蘭。沒想到,父子三人最終要走上戰場,為新家園的前途而戰。

2022年4月,俄軍侵入烏克蘭北部城市切爾尼戈夫(Chernihiv) ,並與烏軍發生遭遇戰。據Roman和Leonid的戰友回憶,戰友僅僅離開數分鐘,再返回陣地見到Roman和Leonid兩兄弟時,就出現槍擊和爆炸;兩兄弟同時陣亡,他們的遺體最終被他們的父親找到。

在這對俄羅斯親兄弟的葬禮上,他們的棺木覆蓋著烏克蘭國旗;靈柩途徑之處,民眾跪地祈禱、哭泣、劃十字。入土時,士兵鳴槍致敬,樂隊高奏烏克蘭國歌《烏克蘭仍未滅亡》。在場的烏克蘭民眾說,雖然這對親兄弟出生在俄羅斯,但他們為保衛烏克蘭而戰,是烏克蘭人的楷模和榜樣。父親Oleg在葬禮中顯得較為平靜,他對在場媒體表示:身為軍人,處理完兩個兒子的後事,他還要返回前線,繼續作戰。

文明從未分彼此

這場爆發在烏克蘭國土上的戰爭,並不是今年2月爆發的,也不是2014年基輔尊嚴革命後爆發的。準確說,從17世紀烏克蘭民族英雄馬澤帕(Ivan Mazepa)反對沙皇俄國的殖民統治開始,這場戰爭已經進行了近400年。在這400年中,包括俄國內部正義人士在內的各國力量,都是烏克蘭追求自由的最大外援。烏克蘭的抗爭史,融匯了俄國十二月黨人追求自由的浪漫,兼具了法國大革命的扣人心弦,也飽含波蘭和立陶宛人民反殖大起義的悲壯。因此,這場戰爭不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之戰,它是文明與倒退的尖銳博弈。來自俄國在內的各國參戰者為烏克蘭而獻身,就是這場文明之戰的最佳腳註。因為,文明是沒有彼此和國界的。

莫斯科當局一直試圖將自己的邊界鐵網建造於烏克蘭與歐洲的交匯處,讓烏克蘭成為俄國的安全緩衝區。這是濫權的私心作祟,絲毫不尊重烏克蘭人民的選擇和意志。這樣的邊界鐵網不會給莫斯科帶來安全感,只會是更加幽深的恐懼。而這道由莫斯科建造的鐵網也一定不會長久,終將會徹底消失在人類對文明追求的吶喊中。因為誠如美國前總統雷根(President Reagan)所說,這樣的邊界鐵網「經不起良知的考驗,經不起真理的追問,經不起自由的期望」。

作者》徐全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近代史專業哲學博士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韓美軍售供烏克蘭戰爭用 南韓否認
首位日本志願兵戰死烏克蘭 日本政府證實
烏克蘭官員:俄軍撤出赫爾松市仍需至少一週

俄國入侵烏克蘭
俄羅斯開始撤離赫爾松 烏克蘭憂成「死亡之城」
戰事僵持?俄要求學生140小時軍訓
傳俄軍炸赫松電視中心 破壞供暖和電力基礎設施
俄軍宣布撤離赫松恐是陷阱 居民:不信俄國人
烏克蘭軍方譽曾聖光「無畏戰士」 向台灣致敬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