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恢復速度快 但物價回降要再等等

全球供應鏈恢復的速度幾乎與其崩潰的速度一樣快,但不代表供應鏈對通膨施加的壓力會迅速消失,物價回復仍需等待一段時間。

貨櫃成本方面,亞洲運往美國西岸的貨櫃即期運費(Spot rate)在疫情期間增加15倍以上,之後隨著美中貿易降溫,再度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緩解的情況並不平均,根據Freightos的數據,歐洲運往美國東岸的短期貨櫃價格仍是2019年年末的兩倍多。

此外,估計約70%海運商品是根據長期合約交易,而非現貨市場,而這些交易在2021、2022年以更高的利率重新協商,對於大型零售商與製造商而言,運費費率下降的幅度還不足以保證進一步削減商品價格,這也許有助於解釋為何某些地區的通膨仍居高不下。

另一個生活成本下降緩慢的原因是,大眾容易低估通膨趨勢在供應鏈產生影響所需的時間;史坦普全球(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供應鏈研究負責人羅傑斯(Chris Rogers)指出,部分是因為公司不喜歡在一年內太頻繁更改定價,「雖然基礎價格一直在下降,但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會反映出來,現在仍看到通膨的部分後遺症影響商品價格,可能需要今年剩餘的大部分時間才會反映在價格上,無論是製造商或消費者皆然。」

羅傑斯表示,現階段還是有些暫時的因素發揮作用,例如為了清理疫情期間消費需求激增而累積的庫存,去年下半年許多公司因此降價。

勞動力是目前許多公司面臨的另一大成本增長。

堪薩斯城聯邦準備銀行副總史萊(Nicholas Sly)指出,人力短缺正嚴重打擊供應鏈產業,「物流有幾個部分實際上相當地勞動密集,司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倉儲同樣需要大量人力。」

除了薪資成本增加,其他基礎成本也在上漲,包括柴油、產業設備、貨車,這些成本轉化為更高的運費。

儲藏成本也未見持續下降的趨勢,物流公司WarehouseQuote指出,由於產業的房地產租金與勞工成本增加,空房率仍低於歷史平均,預計今年的倉儲價格將持續增長。

儘管如此,供應鏈管理與物流公司Flexport首席經濟師萊維(Phil Levy)提到,部分供應鏈壓力緩解意味著物流問題對通膨的影響遠小於服務業。

美國本月稍早的消費者通膨數據顯示,除去食品、能源的商品比去年同期增加1.4%,但扣除能源服務的服務產業通膨率為7.2%。

萊維說:「供應鏈的每個部分並非都步調一致,但情況已經好轉許多。」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南加最強風暴 大熊湖積雪6呎 聖地牙哥首次發布暴雪警告
南加暴風雨 陸空交通受阻 周末可能出現「水龍捲」
蓋拉格:不排除全面制裁中共 加速深化與台合作

◤抗通膨首選 黃金持續看漲◢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省近9千元
日韓劇最愛 鉑金絕美首飾7折起
點睛品計價黃金 保值好選擇
早鳥情人禮 冬日絕美鑽飾6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