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重組效應!外銷訂單陸港生產比史上新低 東協生產比續創新高

基隆港貨櫃進出口配圖。廖瑞祥攝
基隆港貨櫃進出口配圖。廖瑞祥攝


經濟部統計處今(28)日公布年度外銷訂單調查統計,由於美中貿易戰促使供應鏈重組、台商往新南向國家布局等原因,2023年外銷訂單的國內生產比49.1%,為11年來新高陸港生產比37.8%,是有調查以來新低東協生產比也上升至7%,續創新高。

外銷訂單分別國內生產及海外生產;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越高,代表接單對國內投資、就業幫助不大,以2023年外銷訂單國內生產比49.1%來看,相當於每接到100美元訂單,有49.1美元是留在台灣生產,有利國內投資及就業。

為瞭解外銷廠商接自海外訂單的生產地、產品銷售流向及產線轉移等實況,經濟部自2011年辦理「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2024年共調查查2,826家,樣本回收98.9%,並就調查統計結果對外說明。

調查結果顯示,由於高效能運算及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需求擴增,IC設計、伺服器、筆電及網通產品廠商擴大國內生產比重,2023年的外銷訂單國內生產比為49.1%,較上升上升0.3個百分點,為2013年以來新高。

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比37.8%,較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為有調查以來(2010年)以來新低。

由於美中紛爭、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持續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東協成為台商海外布局的重要生產基地,東協生產比占7%,較上年上升1.2個百分點,續創新高;其中,又以越南生產占2.6%最大。

至於業者選擇海外生產的原因(複選),仍以「配合客戶要求」續居首位,占53.4%;其次則為「生產成本低廉」占45.7%;「當地原材物料供應方便」占37.7%居第3。

2023年外銷訂單國內及東協生產比率創高。經濟部提供
2023年外銷訂單國內及東協生產比率創高。經濟部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供應鏈在地化趨勢,雖然外銷訂單海外生產的貨品流向,仍以「轉銷第三國」占69.1%最高,但比重以逐年下降;反之,海外生產貨品於「當地銷售」占比持續創新高,2023年占25.8%,較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顯示廠商多元分散生產布局,且在地化就近供應之趨勢漸增;「回銷國內」則占5.1%。

按貨品別觀察,除了供應鏈中上游的光學器材及電子產品以「當地銷售」占比最高外,餘各貨品皆以「轉銷第三國」為主,其中資訊通信產品84.8%、機械83.3%、基本金屬77.3%;而「回銷國內」以化學品27.1%最高,主因部分電子上游化學材料回銷國內比重較高所致。

更多太報報導
【經長訪美4-1】郭智輝推「境外關內」 助AI伺服器、電動車供應鏈覓海外據點
AI伺服器產線移回台灣 前5月訂單海外生產比15年來最低
5月外銷訂單488.9億美元表現優預期 估第2季終結連7季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