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劇組入歐拍片難 改赴波海飛地加里寧格勒取景

蘇聯紅軍與納粹的戰鬥煙硝瀰漫,老舊的德式街道與教堂,在鏡頭前精準重現二戰氛圍,這裡是俄羅斯位於波羅的海邊,與本土不連接的飛地「加里寧格勒」,東普魯士風格建築成為歐盟抵制下,俄羅斯劇組拍攝許多歐洲場景的替代地點。

場景設計師馬庫奇娜表示,「這裡還是有相當多的德式建築,因為它以前曾經是德國建築,屋頂的形狀、瓦片等等。」電影製片麥克特贊也說,「加里寧格勒是我們多少還能接觸到的一部分歐洲,因為歐洲現在不太想看到我們,而在這裡,我們有機會重現德國大城市的郊區,或波蘭大城市的郊區。」

 

加里寧格勒位於波蘭和立陶宛之間的波羅的海沿岸,是俄羅斯在歐洲唯一一個冬季不結冰的港口,有著相當的軍事戰略地位。當地到1945年之前都還是德國領土,舊稱柯尼斯堡,日耳曼建築特徵流傳至今,最知名的就是柯尼斯堡大教堂。

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隨著歐盟收緊制裁,立陶宛限制俄羅斯本土通往加里寧格勒的鐵路運輸,物資必須改由聖彼得堡海路補給,波蘭官方文書也把加里寧格勒改回舊名柯尼斯堡,諸多不便仍然無阻俄羅斯導演製片前往當地拍攝,因為在地演員語言相通,費用以盧布支付,相較於出國仍然方便許多。

加里寧格勒地區文化旅遊部長葉爾馬克表示,「在加里寧格勒拍攝,比過去在華沙、布拉格、布達佩斯或其他地方要實際得多,過去一年,幾乎每月都有大項目開拍,我們希望能持續朝此目標前進。」

俄羅斯政府對電影的補助去年倍增到1.6億美元,希望刺激本土生產,彌補像是汽車、食品、娛樂等西方企業出走的缺口。不過去年受國家資助的26部電影中,只有一部搞笑喜劇票房獲利。

真正受惠者是從冷戰時期就受到導演們青睞的拍攝地點加里寧格勒,當局如今更打算善用地理文化優勢,計畫大規模翻新,擴大歐洲風味場景,甚至打出「波羅的海好萊塢」的稱號,為旅遊與影視產業增加吸引力。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俄羅斯居中協調10小時 「雙亞」終願停火
公視特約導演鄧卓儒 赴理大拍攝途中被捕
挪威漁夫出海 遇見疑似俄國間諜白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