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周年/經貿迎寒冬 台灣也受害

▲儘管俄烏戰事這一整年所造成的全球經貿混亂以及能源危機不堪回守,但仍為世界各國帶來有別於以往的新思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儘管俄烏戰事這一整年所造成的全球經貿混亂以及能源危機不堪回守,但仍為世界各國帶來有別於以往的新思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一年前,俄烏戰爭開打,戰況烽火連天,兩國情勢至今仍陷膠著,這段戰事為全球經貿帶來始料未及的混亂,同時也引發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機。在戰爭開打之初,因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皆是原物料出口大國,戰爭使得相關供應鏈無法正常運作,加上西方多國對俄實施禁運等經濟制裁,造成全球原物料與大宗物資價格上揚,甚至陷入供應鏈短缺、斷供的問題,而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加上有98%能源仰賴進口,這一年整體經濟當然也連帶受到不小衝擊。

戰事迫使原物料上漲 加劇全球通膨飆升

俄羅斯乃為能源出口大國,烏克蘭更有「歐洲糧倉」之稱,兩國所提供的原物料皆是所有供應鏈的最上游,戰事迫使原物料上漲,進一步推升全球在疫後經濟復甦階段的通膨壓力。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造成歐美國家通膨飆升的原因有很多,俄烏戰爭只是其中之一,在2020年戰爭尚未開打時,為了因應COVID-19疫情的衝擊,以美國聯準會(Fed)為首的主要央行動用了前所未見的量化寬鬆措施,拉抬全球物價,這是此次通膨的源頭,而俄烏戰爭相當於助攻的角色,加劇通膨飆升。

美國在去年6月的通膨率突破9%,創40年來新高,而歐洲國家過去因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原油、天然氣,同時嚴重仰賴烏克蘭的糧食供應,使得整體歐元區通膨相較美國來得更為嚴峻,通膨率甚至曾在這段期間飆至10%以上。

歐美國家終端需求萎縮 台灣出口受衝擊、GDP難「保3」

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膨,紛紛展開升息循環,然而,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在造成市場萎縮後,也進階導致國際經濟貿易下行風險提升,台灣也正是在此階段,間接受到外溢效應影響。邱達生指出,事實上,台灣與俄、烏任何一方的經貿往來並不是特別密切,但台灣的通膨是所謂的「輸入型通膨」,一般輸入型通膨即是進口原物料及大宗物資價格持續上揚所造成的,即便原物料不見得由俄、烏供應,但也是從其他國家進口而來,加上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以及深根於國際供應鏈底下的國家,有將近8成左右的出口產品都是中間產能與零組件,當整個國際供應鏈運轉動能減弱,以及歐美國家終端需求萎縮時,台灣的出口也就連帶受到衝擊,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GDP)下滑至3%以下,就是深受第4季出口衰退所波及。

▲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當整個國際供應鏈運轉動能減弱,以及歐美國家終端需求萎縮時,台灣的出口也就連帶受到衝擊。(示意圖/取自Pixabay)
▲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當整個國際供應鏈運轉動能減弱,以及歐美國家終端需求萎縮時,台灣的出口也就連帶受到衝擊。(示意圖/取自Pixabay)

全球能源危機一觸即發 台灣也受價格上漲波及

此外,在戰爭開打期間,全球能源危機一觸即發,能源價格於去年7、8月飆至高峰,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前,一桶石油價格大約100美元,高峰期曾一度漲至134美元左右,漲幅高達30%,直至年底時油價才逐漸走跌回穩,但整體價格仍然續居高檔。

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時指出,石油市場最重要的兩個元素「量」與「價」會相互影響,歐盟各國因高度依賴俄國的能源供應,特別是天然氣大約佔整體的30%左右,因此無論是在量或價上,皆受波及。

不過,台灣的石油與天然氣供應來源本就分散多國,對俄羅斯的依賴程度偏低,因此俄烏戰爭對於台灣在能源「數量」方面,並無太大的衝擊,也沒有原油、天然氣短缺的問題。台灣原先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石油的量不到10%,所以當失去俄羅斯的市場後,很快的可以透過其他市場來補齊,但因全球供給減少,價格上升,台灣仍受到「價」的影響。

一般來說,全球能源價格上漲,通常會反映在各國油價、電價上,但因台灣政府希望能維持物價平穩,因此並沒有完全地將價格反映出來,或等比例提高油品及電力的售價,而由中油、台電兩大國營事業吸收一部分的成本價格,導致兩者虧損嚴重,台電甚至預估2022、2023兩年,累計虧損恐達5460億元。

戰事雖不堪回首 卻仍為世界各國帶來反思

俄烏戰爭開打這一年期間,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各國,開始認知到「高度依賴單一國家的供應來源」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並逐步的調整政策,像是過去俄羅斯是透過管線來提供天然氣給歐洲,如今歐洲各國開始規劃港口、碼頭的接收站設施,不再將能源大比例仰賴單一國家。

另外,「再生能源」過去僅僅被認為是一種乾淨的能源,是為了全球暖化而必須發展的能源型式,但如今思維轉換,一個國家若有更多的再生能源,事實上也是減少進口依賴、提高自產能源比重的一種方法。經過這一整年的俄烏戰爭後,無論是在能源的策略佈局,或是再生能源技術的開發都比以往受到更多的重視。

李君禮指出,台灣的能源有98%是進口,僅有2%為自產,雖然進口來源分散於多國,但仍是以進口為主,「希望台灣可以多增加自產能源,未來若政府提高再生能源占比,也有助穩定國內能源供應安全。」

而在總體經濟方面,從去年年底直至今年年初,台灣的通膨已降至2%左右,歐美國家雖然仍在高點,卻也有所減緩。儘管俄烏戰火仍尚未停歇,但各國也因此透過不斷的反思,逐步在供應鏈上找到平衡點,世界全新的供需均衡正慢慢的建立當中,許多學者也認為通膨不至於持續飆升。

雖然俄烏戰事這一整年所造成的全球經貿混亂以及能源危機不堪回守,但仍為世界各國帶來有別於以往的新思維,許多相關的政策方向不完全是因為俄烏戰爭所起,但戰爭確實也凸顯了分散佈局、提高自產再生能源占比等思維的重要性。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俄烏周年/烽火中告別2022、迎2023 關鍵大事一次看
俄烏周年/勞民傷財為哪樁?戰爭如何改變全球思維與格局
挹注台電500億吸收電價漲幅?王美花:對穩健經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