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激化東西歐對峙 中程核武再成戰力選項

近20多年來,美國對外動武,戰斧巡弋飛彈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由於空中發射的巡弋飛彈另有選擇,因此實戰中動用的戰斧飛彈都從水面戰艦或潛艦發射,從來沒有從地發射。

主要原因就是1987年簽署並在隔年生效的「中程核武條約」(INF),條約中明文規定,從陸地發射且射程在5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可以攜帶核彈頭的中程飛彈,必須限期銷毀。

也因此包括戰斧飛彈在內,美國與前蘇聯的幾種中程飛彈,都成了INF下被拆除的標的。

但隨著川普(Donald Trump)在2017年就任美國總統,直言俄羅斯一直違反條約規定,在歐洲領域佈署可以攜帶核武彈頭的中短程飛彈,美國因此決定退出條約,俄羅斯當然也不願意唱獨腳戲,INF在2019年正式走入歷史。

之後的幾年,中程核武議題被束之高閣,直到2022年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讓已經不好的東西方陣營關係迅速降到冰點。

面對烏克蘭東部的僵持戰況,以及俄軍在傳統武力的數量優勢,北約組織除了勉強擠出更多預算加強軍備,中程核武又悄悄成為選項之一。

北約組織秘書長史托騰伯格今年7月10日曾表示,「我們決定改進北約組織的指揮結構,改良整合性的防空與反飛彈系統,並進一步配合防衛計畫充實所需戰力,這要歸功於各盟國歷史性增加國防投資。」

藉著7月間的高峰會,美國與德國共同宣布,將從2026年開始,在德國黑森邦威斯巴登的美軍基地,佈署最大射程達2500公里的戰斧巡弋飛彈,以及防空範圍達460公里的標準6型飛彈。

威斯巴登基地雖然位於德國西南部,但與莫斯科的直線距離不到2100公里,正好在戰斧巡弋飛彈的射程內。

換言之,當初因為INF被迫除役的陸地發射型、可攜帶核彈頭的戰斧飛彈,2026年就要重新登場。對此,俄羅斯早在今(2024)年上半年就得到消息,因此也做好準備。

俄羅斯副外交部長利布科夫5月16日曾說:「這沒什麼好緊張的,我們對事態的發展早有準備,美國與北約的攻擊性作為毫無改變。」

俄羅斯總統蒲亭則在6月28日說道,「我們似乎有需要開始生產這些攻擊性武器系統,並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在何處部署,以確保我國的安全。」

俄羅斯現有的核武以長程戰略核武為主,這一點和美國的情況類似。而受到INF限制的中程飛彈,包括在俄烏戰爭中大量使用的3M-54巡弋飛彈,還有米格31戰機發射的匕首超高音速飛彈,目前為止都使用傳統彈頭。

不過理論上,這些飛彈都能改裝核彈頭,成為未來在歐洲土地上,與歐美進行核武競賽可打的牌。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國軍年度反裝甲天馬操演登場 新型拖式飛彈發射車首度亮相
北韓再試射飛彈 日估射程可涵蓋全美本土
北韓2日再射飛彈 日美韓制裁增3團體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