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戰火重創烏克蘭人身心 無國界醫生協助「心理急救」

8歲的瓦尼亞,現在可以自在微笑,「玩具邦尼很厲害,它喜歡睡覺。」

露出這樣的笑容不容易,因為瓦尼亞的內心,仍難以忘記跟著家人,從槍林彈雨的頓內次克,逃到中部地區避難的經歷。

瓦尼亞母親貝達說道,「我最小的兒子瓦尼亞,過去在晚上會非常焦慮,害怕入睡。」

跟瓦尼亞有類似處境的孩童並不少。俄軍入侵烏克蘭後,這些懵懂無知的孩童,一夕之間被迫面臨恐懼。他們內心遭受極大創傷,卻不知道該怎麼說出來。在當地援助的無國界醫生組織,試著透過遊戲誘導孩子。

無國界醫生組織心理學家亞列克辛科表示,「我們依兒童個別需求一起合作,一起玩耍,畫畫,幫助他們克服恐懼,還有與他們經歷有關的各種負面情緒。」

無國界醫生讓小孩從玩樂中表現心情,並引導家長陪伴孩子,鼓勵他們表達感受。漸漸地,這群孩童慢慢重拾笑容。

心理援助,是烏克蘭正在面臨的新難題。戰爭爆發後,烏克蘭人經歷不同程度的傷痛、孤立,這些創傷難以用肉眼辨識,卻帶來長久不斷的影響。

無國界醫生組織從戰爭爆發後,就發現民眾急需心理支持。他們設立行動診所,提供心理急救和照護服務。像是在曾遭砲火猛烈襲擊的札波羅熱,不少民眾也跟逃難的孩童一樣,幾個月來難以入眠。

札波羅熱居民迪娃米娜說道,「我很害怕,現在還是這樣。我晚上還是無法睡好,沒辦法,我的床就擺在走廊。」

震驚、恐慌發作、食慾、睡眠模式改變以及退出日常活動等,都是戰火帶來的後遺症;而在戰爭中失去至親的人,則會不斷回想親人慘遭殺害的片段。

烏克蘭民眾科斯蒂紐克說,「一名身材高大的俄羅斯男子,還有另外兩名身材矮小的男性,槍殺我丈夫的人站在那大笑,我求他們,幫我把我先生抬進屋裡。」

俄軍佔領期間,科斯蒂紐克失去了丈夫,自己也遭到槍擊。她把自己關進內心的牢籠,沒辦法接受先生離開的事實。

她說,「我沒辦法睡覺,因為我能感覺到已故的丈夫就在我身邊,我祈禱,但我能感覺他跟我在一起,我不能讓他離開,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再次感覺自己被困住了。」

事實上,不只婦女孩童煎熬,男性同樣遭遇戰爭帶來的暴力、敵意、血腥,與對死亡的懼怕。但男性要開口對人說出自己有多害怕,不是容易的事。

赫爾松居民安德利耶夫斯基表示,「一躺下就會想,誰知道早上會發生什麼事,你還會醒來嗎?尤其當你只有一個人的時候,如果有人可以說話就好了,但我孤身一人。

這些難以承受的傷痛,後來在無國界醫生的心理照護下,慢慢釋放。

無國界醫生組織心理學家奎特考斯卡指出,「當人們經歷悲傷和失落時,讓他們覺得有人傾聽很重要,他們渴望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完全沉浸在這些感受中,需要有人同理他們,關鍵是要專心傾聽 不要打斷,表現出真的想理解。」

今年至今,無國界醫生在烏克蘭七個不同地區、提供超過8000次的心理健康諮商。

但復原之路仍很漫長,因為需要援助的人數隨著戰爭時間拉長,仍持續增加。投入更多心理援助資源、給予民眾心理支持,是烏克蘭未來得面臨的關鍵挑戰。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台大通過心理假每學期3日 無需檢附醫生證明
烏克蘭指俄羅斯發射氣球疑有偵察設備 稱多數已擊落
俄烏戰爭 Day12/百萬難民出逃 波蘭大城日增千名需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