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烏東進展有限 西方援烏重武器尚未成戰力

(中央社基輔29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事第65天,五角大廈與軍事分析家指出,俄軍奪取烏東頓巴斯的作戰進展有限,目前烏軍仍多仰賴自家蘇製武器抗敵,西方軍援重武器尚未成為關鍵戰力。

五角大廈21日宣布軍援烏克蘭M777型155公釐榴砲、可拖帶榴砲的戰術裝甲車、14萬4000發砲彈及專供烏克蘭在開闊戰場使用的戰術無人機。但軍事專家表示,西方援烏的重武器需要人員訓練和建立補保體系,形成戰力需要時間。

法新社報導,美國和歐洲盟國正運交烏克蘭重型火砲助戰,但有鑒裝備移動與建立後勤、訓練烏軍操作等必要程序,大多數新裝備還沒能投入前線參戰。

「華盛頓郵報」指出,烏東前線附近一處小鎮,滿身油漬的烏軍士兵在臨時維修廠日以繼夜翻修戰損的T-64BV戰車與其他車輛,戰甲車全是前蘇聯時代軍武。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研究室主任夏皮洛(Jeremy Shapiro)表示,包括烏克蘭在內的前華沙公約(Warsaw Pact)成員國,都還留有大量蘇製武器。

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坎西恩(Mark Cancian)也說,俄羅斯2月24日入侵至今,烏克蘭軍隊抗敵所用仍絕大部分是蘇聯時期的裝備,包含戰車、軍機,尤其戰事期間最為關鍵的火砲。

坎西恩指出,儘管西方已援助數萬枚包括美製標槍(Javelins)飛彈在內的反戰車武器,但西方裝備在烏軍頂多是吸睛軍火,數量比重仍是少數。

烏克蘭長年倚賴蘇製乃至後來的俄製武器,為美國與北約(NATO)軍援基輔帶來挑戰。像美國提供的155公釐砲彈與烏軍的榴砲不相容,使得華府得連帶軍援美製榴砲,還要先在他國訓練烏軍使用。

坎西恩說:「軍備與軍規轉為北約標準得費上好幾年,非一夜所能及,但我覺得雙方已願意邁出第一步。」

華盛頓戰爭研究所(ISW)最新戰況分析指出,俄軍29日在烏東重要據點之一北頓內茨克(Severodonetsk)市西側取得有限進展,但在攻勢發起軸心伊久姆(Izyum)南方的作戰仍受阻滯。烏東守軍可能成功實施機動防禦,重新部署機械化預備隊擋住俄軍,而非被動困守戰術位置。

此外,烏軍在第2大城哈爾科夫(Kharkiv)周邊執行有限的反擊,可能額外增添俄軍壓力,迫使俄軍得抽調原訂於伊久姆軸心的部分兵力往北回防。

在南部港市馬立波(Mariupol),ISW指出俄軍傾向只留少量兵力封鎖亞速鋼鐵廠(Azovstal)殘存守軍及防止烏方敵後游擊,盡可能將兵力調到各地有攻勢的戰線。

烏克蘭情報單位警告,俄國可能在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製造假事端嫁禍烏國,讓摩爾多瓦放棄親歐政策。(譯者:陳亦偉)1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