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冷凝球蛋白血症 可造成組織發炎現象

冷凝球蛋白血症可造成關節炎、血管炎、腎絲球炎等組織發炎現象,也會激發其它的免疫反應,造成臨床上各種病變,根據三總風濕免疫過敏科的資料顯示,冷凝球蛋白是人類血液中的一群遇冷就沈澱的免疫球蛋白,首次發現於多發性骨髓瘤病人的血清中,通常於室溫或低溫下沈澱,於體溫或高溫下會再溶解。 由於冷凝球蛋白有遇冷(低於37℃)會沈澱之特性,所以在收集血清前之所有步驟及器具皆必須保溫,維持在37℃,以避免冷凝球蛋白會隨血塊離心而流失,一旦分離出血清後即儘快置於4℃冰箱中觀察7~14天,當有白色沈澱者產生則必須將試管置於37℃水箱回溫,若能回溶於血清中才是真正的冷凝球蛋白。 台灣C型肝炎是最常見原發性冷凝球蛋白症的例證,C型肝炎病患之中約70%有臨床上或實驗室檢查方面的免疫異常現象,感染後約有五成會出現冷凝球蛋白血症,病患可能在感染後七至十五年出現臨床症狀包括常見之雷諾氏現象、紫斑等。 有研究顯示,C型肝炎亦可以直接侵入人體的關節滑膜細胞及滑膜液,由C型肝炎引發的關節炎,常以游走性、漸增性關節炎表現最多,但急性、亞急性、慢性關節炎侵犯單一、寡關節或多發性關節炎也都可能會發生。 由於C型肝炎感染後常呈不等比例之陽性類風濕抗體及抗核抗體出現,在臨床上若是忽略C型肝炎感染病史,常常易易被誤診為「覆發性風濕症」、「非典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未分類型結締組織疾病」等非糜爛性關節病變。 其他如慢性增殖腎絲球炎、末梢神經病變、修格連症候群、間質性肺纖維化、多發性肌炎、自體免疫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以及自體免疫性肝炎都為C型肝炎引發之原發性冷凝球蛋白症較常見的臨床表現,提醒患者們應嚴密的回診追蹤,須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C型肝炎感染,才能提高治療效果及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