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北市聯醫調理大腸癌治療副作用方劑 見成效

國人十大死因癌症總是榜首,許多民眾聞癌色變,治療時往往又因化學治療所產生的後遺症,而使病友怯步,也有許多患者因此尋求中醫或其他輔助療法、偏方等。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簡采汝指出,目前中醫對於癌症治療,醫界多半持保守態度,最大阻礙在於中西醫缺乏有效溝通,然而近年來的學術發表及臨床觀察中發現,病患在接受標準的化放療同時,同步接受中醫輔助治療者,常可見發生化療相關副作用。 若經由中醫輔助治療者,對其化療副作用,有正面迎想,其中包含口腔黏膜炎、手足口症候群(hand-footsyndrome)腹瀉及嘔吐的比例較低,白血球低下的程度較輕微,或整體體能較佳,使得患者較能平順地完成化學治療的療程。 以一名大腸癌併肝及肺轉移的個案為例,初診斷時,被醫師告知生命不到半年,經轉介至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中西整合門診,接受標準的一線標靶加化學治療,患者並要求同步的中醫輔助治療。 簡采汝以專業處方中藥並在每個療程中依據病患體能、化療後反應,調整中醫用藥,按時監控其血球數目、肝腎功能,該個案不像一般接受同類型化學治療的病人,多數因為白血球過低或腹瀉而拉長療程,此患者治療的12個療程中,無特殊不良反應,每次均能如期接受化學治療,體能也維持良好狀態。 治療三個月,電腦斷層發現轉移肝腫瘤明顯縮小,繼續接受第二週期的標靶加化療及中醫輔助。直到第10療程時,血球才有些微偏低,但也還有3,000以上,如今12次治療已完成。病患狀況良好,亦持續追蹤並中醫調理中。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血液腫瘤科與林森中醫許中華教授合作的中醫方劑,應用於調理大腸癌患者癌副作用已有成效,並發表於多個國際期刊,證實即使是從現代藥理,分子機轉不同角度而言,中醫藥在癌症照護上有正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