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探索的衝勁 戚海倫談體育媒體與性別平權

女性參與運動的歷史悠久,根據歷史記載,早在希臘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期,每屆奧運會舉辦之前都會有「赫拉雅運動會」,作為女性專屬的運動競賽,在20世紀左右女性運動員的數量也大幅增加,但即使如此,性別不平等的現象還是持續的在全球出現,像是比起男性較低的薪資、媒體曝光度、以及比賽規模等等。

全國廣播《空中荃運會》邀請到亞洲體育記者聯盟唯一的女性執行委員,在體育媒體領域有超過20年的資歷,現在也是專欄作家的戚海倫,來到節目上跟大家聊聊她對女性在運動圈內的現況分析,身為體育媒體所見所聞的有趣故事,以及對想要踏入相關產業圈所建議培養的能力。

不愛運動卻踏入體育媒體產業?讓視角更客觀多元

「很幸運能夠接觸到體育採訪領域,接觸到很多頂尖運動員,從他們身上學習了很多!」戚海倫笑說,即便是從小與運動無緣的自己,也能從這些運動員身上感受到運動圈的神秘吸引力。

在體育媒體相關產業擁有多年的資歷,戚海倫2016獲得亞洲體育記者聯盟頒發的「亞洲傑出記者獎」,2017也曾經在台北世大運的新聞中心擔任副主任。回顧一切的開始,戚海倫笑說,其實自己從小就不喜歡運動,又因為哥哥是棒球迷,每到周末就會看職棒轉播,由於比賽都會打很久,小時候的她都會埋怨哥哥霸佔電視,連帶對運動留下不好的印象。

後來讀媒體相關科系時她甚至計畫走社會線,沒想到剛踏入職場就遇到曼谷亞運,戚海倫也被派去國訓中心採訪。雖然完全沒有相關背景知識,但也就這樣誤打誤撞開始踏入體育媒體圈,戚海倫笑說,相對於國內很多體育記者都從小就是籃球迷、棒球迷等,自己因為沒有比較專職的運動項目,從登山、網球、腳踏車、馬拉松等等多元的運動項目都有機會參與到。

女性如何在以男性為主導的運動產業中立足?

「即便運動員能夠有女子隊,但裁判、教練、媒體都還是以男性為多。」戚海倫認為,整個運動產業對女性來說並不夠友善,甚至對女性感到陌生。

作為較少數的女性體育媒體記者,戚海倫表示,多數運動領域還是以男性運動員為主,運動場與採訪的場域不習慣有女性的出現(例如球隊休息室)。至於國際級賽事的話,能夠被認為足夠專業、有機會被派駐到這些大型賽事的記者,女性還是較少,而且實務來講,由於大多數攝影記者是男性,一般出國都是攝影記者搭配文字記者,所以就算有表現良好的女性文字記者,從住房和預算的角度來看也會比起男性文字記者還來得麻煩。

戚海倫樂觀地指出,臺灣的體育媒體圈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女性記者,希望能藉此讓女性不再是少數弱勢,女性的能力、需求與在體育圈內面臨的問題也能夠被更多人看到。戚海倫還提到,一些楷模人物像是知名跆拳道選手兼體育主播的陳怡安等,也對於這個浪潮有推波助瀾的效果。

「身為媒體就擁有發聲的管道,我希望能發揮媒體的影響力,促進性別平權。」戚海倫發現,不只體育媒體圈內少有女性,女性運動員同樣的缺乏媒體聲量。

談到關於女性選手的體育媒體報導通常較少,戚海倫坦承,這背後代表的可能是相關報導的收視率不好、點閱率低,而會造成這樣可能是因為大眾認為比起男性選手,女性選手的技術水準較低、競賽強度有落差、比賽張力不夠等,但很多時候這也只是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不同性別的表現不見得有那麼大的差異,就算真的會有差別,戚海倫強調,這些差別也會讓選手與整場競賽散發出不同的特質,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

戚海倫表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相關議題,但不平等的現象難以在一時之間消弭,尤其亞洲地區的文化多元,但她也觀察到,臺灣在性別平權方面可以算是亞洲國家的領頭羊。亞洲體育記者協會也首度頒發年度男、女運動員獎項,就是希望能讓更多女性運動員被世人看到。戚海倫表示,自己曾經在頒獎現場,當時對於獲獎的男性選手都多少有耳聞,但當時卻不認識獲獎的女性選手,透過這次經驗也讓戚海倫更確信男女運動員在媒體能見度上的差別。

『我們WOMEN』亞洲女性運動員刊物,展現女性運動員的自主權

「刊物名稱『我們WOMEN』展現女性運動員的自主權,以及不分性別、運動員都是一家的概念。」2020年初,戚海倫作為共同編輯發表了「亞洲女性在體壇」,她表示,希望能夠善用媒體的力量,讓這些努力的女性運動員能夠被大眾看見。

比起歐美國家,許多伊斯蘭世界的穆斯林女性由於社會與文化等因素,更難以參與運動,即便有學者認為伊斯蘭信仰事實上是鼓勵女性參與運動的。穆斯林女性運動員遭遇到的另外一種阻礙是來自文化不同的體育機構,因為有些賽事、機構甚至是國家禁止參賽者穿著穆斯林傳統的頭巾,因而排除掉了原本可以參賽、但希望能佩戴頭巾的穆斯林女性。

二O二O年初,亞洲體育記者聯盟出版「亞洲女性在體壇」的時候,向各會員國募集女性運動員的故事與影像,戚海倫表示,她對來自沙烏地阿拉伯跟伊朗的故事特別印象深刻,因為這些國家的文化讓女性運動員的生活又在更相對辛苦,最後編輯團隊決定以伊朗女性跆拳道選手作為封面故事,這位選手不只是伊朗第一位,也是當時唯一在奧運奪牌的選手。

體育媒體人比技術更重要的事:認真生活

「傳播科系需要的是對世界的好奇心!」戚海倫表示,現在科技發展迅速、資訊唾手可得,反而降低了探索的衝勁,是現代人所需要警惕的。

談到她訓練傳媒領域後輩的一些心得與建議,戚海倫指出,現代社會變化的速度太快,許多體育媒體在這一次的疫情底下撐不住,但年輕世代的適應力很強,她認為這是年輕人的優勢;她也解釋,傳播科系並不是要訓練學生當記者,而是培養處理資訊的能力,尤其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這個能力所有人都需要,但她認為傳播科系的人應該要比大眾更為嫻熟。戚海倫強調,讀書可以學習知識,但抗壓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需要在生活中培養,所以她期許學生除了讀書之外更要認真的生活。

(記者 曾荃鈺 臺中採訪報導)
更多精彩的內容,請鎖定本週日 10/18下午1點 全國廣播FM106.1《空中荃運會》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