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有成 阿里山山椒魚增多

微笑高山精靈─阿里山山椒魚。(退休校長張文良提供)
微笑高山精靈─阿里山山椒魚。(退休校長張文良提供)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林區管理處保育瀕臨絕種「阿里山山椒魚」逾十年,並在阿里山遊樂區畫設保護區,減少山椒魚棲息環境受人為干擾,近年生態調查,發現山椒魚族群數量增加,讓保育人士欣慰不已。

保育人士說,阿里山山椒魚是台灣特有種,又名阿里山小鯢,為二級保育類動物,是以地名命名的山椒魚。牠們生活在地球歷史遠比人類還要久,人們認識卻相當稀少。分布於台灣海拔二千公尺到二二千三百公尺以上的高山上。這種山椒魚體型最長只有十公分長,顏色為黑褐色或褐色,背部除了有白色小圓形斑點外,也有少數個體具有明顯特別的形狀斑點。前腳有四趾,後腳有五趾,是辨識阿里山山椒魚的最主要特徵。

嘉義林管處說,阿里山山椒魚為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經委託學術單位研究發現山椒魚生活棲地,多以有蘚苔生長的石頭為主要覆蓋物,底質以腐質土為主,多以昆蟲為主要獵物。

為了解阿里山山椒魚生活史,嘉林管處委託調查,範圍包括塔山步道、水山線、姊妹潭、對高岳、特富野古道及復育地,林地覆蓋阿里山事業區及大埔事業區等林班。並在塔塔加進行阿里山山椒魚棲地圈養研究,觀察到阿里山山椒魚卵的孵化及變態為陸棲型態的過程,目前阿里山山椒魚生活史研究持續進行中。

嘉義縣發現黑面琵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已送特生中心救治中。(記者湯朝村翻攝)
嘉義縣發現黑面琵鷺肉毒桿菌毒素中毒,已送特生中心救治中。(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嘉義縣布袋濕地是保育類野生動物「黑面琵鷺」主要棲地之一,今年在棲息數量創新高,普查記錄最高峰達一千四百多隻。嘉義縣政府七日接獲通報指出有一隻黑面琵鷺倒臥在布袋濕地灘地上,並出現軟頸、翅膀下垂、無法站立、虛弱等症狀,疑似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目前已送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