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漁工權利 歷史性新聯盟等待回應刻不容緩

【記者 李勝逸/台北 報導】雅加達代表各大洋船隊3萬多名漁工的7個印尼和臺灣勞工工會,在兩國及全球12個民間社會組織的支持下成立聯盟,倡導為外籍漁民制定更好的標準。「保護臺灣漁船上的印尼漁工聯盟」(Coali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onesian Migrant Fishers in Taiwanese Fishing Vessels)要求印尼和臺灣當局達成協議,以重視被招募到臺灣漁船上工作的印尼漁工在整個遷移過程中的人權和勞工權利。

該聯盟是臺灣和印尼工會和民間社會組織首次聯合起來為外籍漁工提出倡議,聯盟已製定一項提案,向印尼和臺灣當局提供具有證據基礎的資訊。

「我們跨越國界聯合起來提出相關訴求,呼籲臺灣遵循國際最佳實踐,履行其支持所有勞工權利的承諾,包括國際協議中的承諾,」東港印尼海員同鄉聯誼會(Forum Silaturahmi Pelaut Indonesia,FOSPI)主席艾哈邁德•穆扎基爾(Achmad Mudzakir)表示。

聯盟所提出的訴求包括保障基本勞工權利和尊嚴勞動、結社自由和反報復、集體談判協議、Wi-Fi無線網路、公平工資、申訴處理,以及雇主對勞工招募負起責任,包括由雇主全額支付仲介費和相關成本。聯盟已於2024年3月1日向臺灣和印尼政府傳達這些訴求。相關訴求已傳達給臺灣漁業署、勞工部、外交部,以及駐印尼臺北經濟貿易代表處。

聯盟於2024年5月6日在印尼外交部召集的「保護印尼漁民焦點小組」討論上提出這些訴求。參與本次焦點小組的政府機關包括印尼人力部(Ministry of Manpower)、交通部(Ministry of
Transport)、海洋事務和漁業部( Ministry of Marine Affairs and Fisheries),以及印尼移工保護局 (Indonesian Migrant Worker Protection Agency,BP2MI)

在回應聯盟的訴求時,印尼政府同意需要透過專門的安排,來對海上移工的安置進行監管。臺灣當局尚未對2024年3月1日提出的訴求作出回應。

在焦點小組上,印尼外交部公民保護局主任朱達•努格拉哈(Judha Nugraha)也表示:「我們已知悉並將聯盟所提出的所有建議納入考量。我們承認漁工保護事宜性質複雜,也承諾會恢復與聯盟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討論,針對印尼漁工保護所有相關問題和最佳實務作法進行集思廣益。」

「我們希望印尼和臺灣當局針對保護外籍漁工事宜制定一項安排,也希望我們在談判桌上能有一席之地,如此才能保護這些為臺灣人的餐桌帶來晚餐的漁工。」印尼交通勞工工會(Serikat Awak Kapal Transportasi Indonesia,SAKTI)秘書長索非揚(Syofyan)表示。

印尼海洋正義倡議(Indonesia Ocean Justice Initiative,IOJI)研究員傑里米•胡莫隆•普拉塞蒂亞(Jeremia Humolong Prasetya)表達這場集結多方利害關係人的焦點小組的重要性。「除了三方的重要性之外,還需要採取全政府和全社會的方法,來對印尼漁工保護措施的實施進行指導,這在與臺灣當局制定安排時尤其重要。」

臺灣遠洋漁船上的外籍漁工大多來自印尼,他們對自己面臨的處境表示不滿,這些情況包括強迫勞動、身體虐待、剋扣工資、海上死亡和失踪,以及連續數月在海上無法與家人和外界通訊。

「如果漁業想要永續生存,就必須繼續傾聽漁工及其工會和民間社會組織的心聲。商業行為者必須開展負責任的商業,維護外籍漁工的人權。」印尼移工聯盟(Serikat Buruh Migran Indonesia,SBMI)主席哈里揚托•蘇瓦諾(Hariyanto Suwarno)表示。

「如果不將提供Wi-Fi入法,並讓漁工定期使用Wi-Fi與岸上進行聯繫,對於許許多多的漁工來說,海洋基本上就是個『無工會地帶』。對臺灣和印尼政府來說,落實漁工的勞工權利—包括在海上使用Wi-Fi進行通訊的權利,並確保當日漁獲不是在虐待勞工的情況下獲得,這點至關重要。」全球勞工正義(Global Labor Justice)副主任薇拉里•阿爾扎加(Valery Alzaga)表示。

最近《衛報》報導這些漁工所面臨的可怕工作環境,這則重磅消息重新引起人們對臺灣船隊上外籍漁工困境的關注。這些漁工向全球主要市場供應價值達11億美元的臺灣遠洋漁貨(包括鮪魚和魷魚)。

移工是臺灣經濟的主要貢獻者,超過75萬名移工在許多關鍵產業中不公平和虐待的工作環境下工作。超過2萬2千名東南亞移民在臺灣漁業工作,該產業計有一千多艘船在世界各地海洋作業。(照片翻攝Green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