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父母總以為是情緒問題。信誼基金會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中卻指出,孩子動不動就哭鬧,家長以為的情緒問題,可能是語言表達不足所造成的。當語言能力進步,學習如何說出需求,情緒失控可能就會改善。

信誼基金會在2023年11月間,透過網路進行「1-6歲幼兒語言發展與親子對話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台灣一萬個幼兒家庭,在孩子3-6歲的「語言表達」學習關鍵期,從3歲、4歲、5歲甚至到6歲,每一個年齡層都只有50%的家長表示,幼兒會用語言代替哭或發脾氣來表達。在信誼最新回應調查編撰的《家,是最好的語言教室》特刊中指出,孩子學習說話、思考和處理情緒問題,都是相互連接的,特別是在幼兒早期展階段,語言能力就是火車頭,帶著孩子認識事物、理解類別、理解自我和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語言能力越好,認知和人際關係、情緒調節等各面向的能力會更好。

如何掌握孩子的語言表達關鍵期,增進孩子的表達能力?從信誼最新調查的10,403份1-6歲家長回覆顯示,97%的父母認為,父母的對話與互動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影響最大。98%的父母認為親子共讀是促進孩子語言發展的好方法。調查也發現僅有64%父母自評日常和孩子一起說話或聊天的時間頻繁,33%的父母覺得和孩子對話的時間不夠。當代父母親子共讀的方式已趨多元,超過六成的父母都能在說故事間鼓勵孩子發表意見,75%的父母在孩子有興趣的地方會多停留、甚至用誇張的表情和語調和孩子說故事。

針對這項調查,信誼基金會張杏如董事長回應,在孩子8歲前的良性親子互動,不只有助語言學習,對大腦的發展、情緒的穩定、認知能力和社會化都有正向影響。建議爸媽可以從日常生活對話、親子共讀技巧的強化,提升孩子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親子好好聊天、對話,高互動提升孩子主動性與語言能力

張董事長表示,每一年度的信誼育兒大調查都顯示,父母的育兒態度和認知對孩子影響深遠,語言發展調查亦然,父母積極參與和高互動的嬰幼兒各項語言發展相對更好,但數據也發現親子在日常對話上有積極擴展的空間。在這次調查中,近九成的父母會經常主動跟孩子說話、耐心聽孩子說話、解答孩子的疑問,卻只有44%父母經常和孩子分享生活感受,遠較65%孩子主動和父母分享生活和幼兒園大小事的比例低得多。

語言,不只用來認知、思考,也用來感受、抒發感情。張杏如董事長表示台灣父母較少主動和孩子分享生活點滴或表達自我情緒、感受,孩子也多半處於被動回答的狀態。或許多少受到文化背景和教育方式影響,但「主動性」是身處21世紀孩子必備的特質,攸關孩子未來的積極性、創意和分享、合作的團隊精神。美國加州大學一項研究結果,「大人與孩子對話」的雙向互動模式對孩子語言刺激高,在孩子的語言成績上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比起「大人說、小孩聽」的單向方式約高出6倍。她建議父母要多撥時間和孩子聊天,更要提供孩子「主動」的榜樣,多和孩子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張董事長也強調,家人一起用餐的對話有助孩子的語言發展。哈佛大學長期追蹤57個家庭的孩子從3歲到16歲發現,不論種族、社經背景,影響孩子詞彙量和用詞準確性等語言能力的指標,最大的影響因素是父母在餐桌上所花的時間和所講的話。這也驗證在張董事長周遭親友上,以她初赴美上高中的孫子為例,課堂上討論專案評估時總不忘和老師提醒攤提、折舊等間接等成本,都來自於耳濡目染的餐桌談話。為了孩子的教養父母的卻很辛苦,但相對常一起用餐,把握用餐時的對話交談,相對是容易在生活中實踐的習慣和方法。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以對話式親子共讀,刺激並提升孩子的語言發展

調查發現,親子對話、唱兒歌唸兒謠、親子共讀、親子共玩都是父母累積孩子語彙的重要活動。在這些多元語言環境中,98%父母認為親子共讀是促進語言最好的方法,且98%以上都已在6歲前進行共讀活動。

不過,在共讀的方法上卻有不同的展現。現在父母只有一成左右經常要求孩子要安靜聽完故事才能發表意見,有六成以上父母允許孩子在聽故事時發表意見或提出問題。近年來受到「對話式閱讀」(CROWD)倡導影響,多數的家長擅長視孩子的反應互動,包括經常用不同的說故事方式引起孩子的興趣、也會在孩子有興趣的地方多停留,或用具體的例子幫助孩子理解書中的意思。但是只有50%的家長會主動引導孩子說出對故事的想法,35%父母會讓孩子預測故事的結局。

對於台灣家長對兒童早期閱讀的投入,張杏如董事長表達肯定與讚許之外,建議家長也要兼顧親子共讀的品質,適時為共讀加入對話。家長除了多選用適齡書籍和孩子共讀外,在孩子4、5歲開始,可以開始請孩子複述故事內容,學習表達,也更理解繪本文本的意義。等孩子再大一點,可以開始共讀後的提問和討論,幫孩子累積思辨能力。例如問孩子「主角這樣做,你贊成嗎?」、「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等,在親子共讀時分享彼此看法和意見,養成親子溝通的習慣,從中可以培養出孩子思考能力和將心比心的情緒智商。

信誼為回饋這一萬多個家庭參與這次的調查,將調查結果和邀集各方專家編製《家,是最好的語言教室》0~8歲語言力特刊(網址:https://bit.ly/4b3pjK3)免費贈送之外,為帶領親師深度認識語言發展與精闢重點,後續會分享幼兒語言發展重點提示短影片,歡迎關注信誼基金會YouTube和信誼好好育兒IG。信誼也為擴大服務更多親子家庭,新推出「信誼好好育兒Podcast」,邀請親職教養各領域的專家聊聊育兒生活事與教養因應對策,每週一更新節目,歡迎父母在各大Podcast平台訂閱收聽「信誼好好育兒Podcast」。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CROWD共讀互動策略:

C(Completion Prompts)填空型問題:在幾次重複閱讀後,唸到固定句型或孩子熟悉的段落,停頓一下,讓孩子補上後續的詞彙,來完成敘述。

R(Recall Questions)回憶型問題:說完部分或全部故事內容後,可以讓孩子敘述剛剛看過或聽過的內容。

O(Open-Ended Questions)開放式問題:利用書本圖片或內容,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詞彙或語句,回答與故事相關的問題。

W(Wh-Prompts)事實問句:孩子深入理解內容後,用what、where、why、when、how等問句問孩子。

D(Distance Questions)延伸問題:問一些和故事有關,但屬於書本以外的問題,將故事連結到孩子的生活中。


原文出處:信誼調查研究:孩子容易發脾氣?可能是語言能力不夠好!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嘉泥張剛綸:推低碳水泥刻不容緩 旅宿事業樂觀以對
晶心科今年展望審慎樂觀 高算力AI是營運主力
華通衛星業務高成長、泰國廠量產 估明年加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