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復神岡岸裡國小歷史建築 楊瓊瓔爭取7300萬元經費

立委楊瓊瓔邀請相關單位辦理「岸裡公學校校舍修復暨再利用工程」現勘。
立委楊瓊瓔邀請相關單位辦理「岸裡公學校校舍修復暨再利用工程」現勘。


台中市岸裡國民小學現有保存「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臺」,興建於1930年,走過90年的歷史歲月,曾經歷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及1999年921大地震而屹立至今。其建築形式為紅磚瓦,表現出日治時期當時代之風貌與藝術特色,且見證地方城鄉發展與基礎教育的歷史,深具文化資產保存價值。經台中市政府102年6月7日,登錄為台中市歷史建築並公告之,校方109年透過市府及楊瓊瓔委員向文化部文資局申請<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規劃設計案>核定補助250萬元,112年再向文化部文資局申請「台中市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修復暨再利用工程」,核定補助計晝總經費7300萬元,期盼114年中完工將歷史建物活化,成為多功能教室,讓孩子們在古蹟內學習。

岸裡公學校校舍現況及修復後3D模擬圖。
岸裡公學校校舍現況及修復後3D模擬圖。

教育局副局長葉俊傑表示,岸裡國小前棟校舍興建於1930年,規模為一層樓的一字長型建築物配置,本棟建築採對稱設計,廊柱讓建築物產生虛與實的空間感,為台中難得的教育文化資產,另學校提出後續配合前棟歷史建築修復,需同時辦理校園入口地坪鋪面改善工程約700平方公尺,工程經費約350萬元,教育局會全力協助支持;台中市文資處簡惠華指出,「岸裡公學校」是日據時期典型的公學校教室建築,對台中市初等教育史來說具有深刻意義,因此於102年登錄中市歷史建築予以保存。

岸裡公學校校舍現況及修復後3D模擬圖。
岸裡公學校校舍現況及修復後3D模擬圖。

文化部文資局主任秘書張祐創說明,台中市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修復暨再利用工程計畫案,在立委楊瓊瓔積極向文化部爭取經費補助,日前文資局審查同意核定計畫總經費7300萬元,由文化部補助3650萬元(50%),台中市政府自籌經費3650萬元(50%),讓老建築繼續活用,發揮百年樹人功能。

楊瓊瓔表示,台中市內學校保存的歷史建物多為宿舍,少見仍可上課使用的教學空間,神岡區岸裡國小內前棟校舍保存90多年歷史的「岸裡公學校校舍及升旗台」,是台中市內現存最老舊建物,至今保存良好,歷史悠久,是見證神岡地區教育發展的重要文化資產。他強調,<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校舍修復暨再利用工程計畫案>已獲得文化部文資局同意核定計畫總經費7300萬,辦理建物維護修建,感謝文化部文資局持續支持經費,老建築須更用心維護,讓社區民眾及師生們對神岡的教育演變有更深的認識。

岸裡國小校長楊朝銘感謝楊瓊瓔委員、羅永珍議員及文化部文資局、市府文資處與各界協助,讓學校老建築得以更新硬體,盼投資下一代,作育英才。楊校長說早期為文英書院的岸裡國小,清朝抗日名將丘逢甲曾在此讀書,這是學校最出名的校友,希望小朋友在這充滿歷史風華的學校讀書,未來都能成為國家有用之材,更希望可以把過去發生在岸裡學校美好故事,一代代傳承下去。

更多新聞推薦

夏立言、黃健庭、蔣萬安皆赴中參訪 朱立倫:國民黨續推兩岸交流、和平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