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職能治療師法 盼推「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守護全民健康

(記者李克明/新北報導)小昕在一年前罹患了思覺失調症,經過治療出院後,雖然幻覺妄想等正性的症狀已經改善許多,但他平常都把自己關在家裡,很少與人往來,讓媽媽很頭痛。

媽媽帶他回診時向精神科醫師反應說,「醫師,他現在都不肯出門,很多事也都不肯做,怎麼會變這樣?是不是藥吃太多了?」醫師說,「像小昕的情形對很多事都缺乏動機,是很典型的負性症狀,這個部分目前的藥物很難有效改善,不可試試看職能治療,每天讓小昕參加職能治療活動,規律作息並且和其他人互動,這個部分應該會改善許多。」

圖/職能治療強調功能,運用治療活動作為媒介,靈活地為民眾改善生活上的不便。(圖/職能治療師法修法聯盟提供)
圖/職能治療強調功能,運用治療活動作為媒介,靈活地為民眾改善生活上的不便。(圖/職能治療師法修法聯盟提供)

小昕在參加職能治療活動後,透過每天多元的職能活動,包括運動或體操、有時看到參加美術活動裡很投入、有時外出參觀展覽,也有參加時事講座等;一段時間下來,小昕的臉上笑容變多,在活動中也越來越主動。

職能治療強調功能,運用治療活動作為媒介,靈活地為民眾改善生活上的不便;有了醫事專業訓練作為後盾,職能治療師的臨床介入考量了疾病的限制,也常敏銳地察覺服務對象可能潛在的疾病問題,並進行衛教與就醫建議。

職能治療師法修法聯盟表示,醫療專業持續進步,當我們對醫療與健康有更多探索,醫療專業間的分工會更仔細,而合作也更緊密;如同小昕這樣跨專業合作的例子並不少見,像在外科的領域,經過醫師高超的手術,進行骨骼神經肌肉的修復或重建義肢,後續的大量復健無可避免。

職能治療師法修法聯盟說,職能治療師法是26年前所制定,職能治療的服務範圍,也越來越廣泛,從傳統的醫療院所到社區及學校體系,從傳統兒童及成人復健到高齡長照服務等;此次職能治療師法修法欲推動的「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正是要讓這些醫療合作的模式可以更密切、頻繁,不再只有等民眾覺得自己得病才開始接近醫療,及早為民眾指出一條安全的道路。

職能治療師法修法聯盟指出,現今修法最大的敵人,其實是過去對健康守護的設想太過狹隘,目前該聯盟積極與向民眾推廣修法的重要性及邀請連署,截至目前為止個人連署已經超過4萬人且持續增加中,團體更獲得廣大的迴響超過了180個團體連署,讓現在的你幫助未來的你,一起支持職能治療師法修法,醫療專業可以更全面、更積極的合作,屆時全民的健康便是最大的贏家!

【更多引新聞報導】

李坤城、彭佳芸不約而同邀女力民代車掃 蘇系錄影挺李余典

基北北桃公共運輸合作發展論壇 侯友宜籲中央合理分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