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1 小驢行 創新接送服務 助偏鄉長照無障礙

小驢行創辦人侯勝宗。圖/曹悅華
小驢行創辦人侯勝宗。圖/曹悅華

「我們希望藉由科技創新,解決台灣未來20年重要課題。」少子化浪潮席捲,加速我國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眼看再不行動,偏鄉長者接送問題將會愈發棘手,逢甲大學文化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侯勝宗在107年創辦了「小驢行(DonkeyMove)」,如今已是每年媒合破百萬趟次偏鄉長者接送的平台,穩站該市場龍頭。

致力研發「移動即服務」的派遣資訊媒合平台-小驢行,號稱全台最大無障礙車調度系統,長照業者可將司機與照服員、空閒資源上架,提供給有派遣服務需求的使用者,促成閒置車輛運用極大化,打造銀髮產業與長期照顧所需的無障礙交通服務創新,創造跨界社會影響力。

侯勝宗受訪時說,社創就是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而「老」在都會很盛行,但偏鄉是「老又遠」,是很麻煩問題。小驢行屬於大學創業,可以讓不懂交通的衛福部,和補貼總是淪為浪費的交通部,找到共通語言合作。成立後的一年即在梨山試行,當時僅服務2萬趟次,去年一舉突破百萬趟次,今年有望突破120萬趟次,五年時間總計媒合超過320萬趟,並從「載一趟、虧一趟」,到現在「不那麼虧」,辛苦總算有代價。

小驢行僅是一個不到30人規模的公司,就能協助調度全台1,500台車、國內近一半的車行,而且不光是做長照接送,觸角也伸到供餐媒合、地方創生,以「車」為中心,發展偏鄉在地服務。

侯勝宗說,行政院的通勤月票,在都市使用起來非常方便,各式交通運具「吃到飽」,但在偏鄉完全不是如此,就必須仰賴這種長照Uber,翻轉移動弱勢。小驢行也從單純的B2G(企業與政府機構間的電子商務),與台北、新北、高雄、屏東等六縣市政府合作,到B2B(企業與企業合作),「儘管我們只是平台,完全沒有一台車,很小、很輕,服務卻已遍及1,100萬人口」。

從參與社創1.0到社創2.0,侯勝宗表示,有看到政府想要解決跨領域問題決心,但時常制訂錯遊戲規則,離市場、消費端都太遠,期許自己能藉由學校的角色,發揮更上位的影響力,與政府對話,做政策創新的倡議者,也能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一起打造台灣成為共善社會。

侯勝宗坦言,社創畢竟還是企業,經得起市場洗禮,不被淘汰之餘,還要想辦法在追求良善目標中活下來。台灣社創生態系僅算長成「苗圃」,創業家的熱情搭配企業執行ESG,可望在五到十年變成「小森林」,但要成為一片「大森林」,政府和企業還需要投入更多。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訊連人臉辨識 明年貢獻營收
當沖降稅三讀 台股添火力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