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樹國賠1年52件 議員籲落實資料庫

為確實掌握行道樹及公園路樹生長情況,台中市府建設局設置「友善樹木空間資訊資料庫」,登錄全市24萬多棵樹木情況,但市議員張芬郁指出,去年路樹倒塌引發國賠的件數多達52件,顯示該資料庫未翔實登錄樹木維護情況,要求加強管理維護,減少因病造成的倒塌意外。

台中市包括行道樹、公園樹木等,登錄在「友善樹木空間資訊資料庫」的共有24萬6768棵,張芬郁說,市府今年2月在進化北路開闢人行道,當時共移植或移除55棵喬木,資料庫內的資料理應一併刪改,但這55棵樹木的資料至今未刪除;大里區德芳南路288號前有棵櫸木,卻未見登錄進資料庫內,這類資料錯誤情況不少。

此外,市府為行道樹建置的電子身分證QR Code,張芬郁也質疑已名存實亡,她舉鄰近市府的市政公園為例說,公園內5棵樹就有3棵電子身分證模糊不清,根本無法掃描QR Code,顯示此政策已無法徹底實行,應檢討改善。

張芬郁說,市府建置樹木資料庫的目的,主要是翔實登錄每棵樹木維護與管理情況,若發生樹木罹病或有危險情況者,可事先列出警示範圍或請養護單位巡查、照護,但資料庫錯誤多,無法作為養護參考,甚至無法在樹木發生倒塌前示警。

張芬郁強調,台中市去年因公共公有設施管理缺失衍生的國賠爭議案件共有156件,其中因路樹倒塌引發的國賠就有52件、占了3成多;今年1、2月的國賠爭議案件有36件、其中8件為路樹倒塌引發,相關單位應做好管理,針對有危險情況者提前提醒民眾留意,減少災害發生。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目前路樹電子身分證QR Code已經不使用,且全市樹木經過普查後會以虛擬身分登錄到資料庫,將針對資料庫情況了解更新;基於保護樹木立場,民眾或其他單位若要移植樹木都必須經委員會通過,建設局也會協助民眾辦理路樹移植相關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