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變得過於容易…先買後付盛行 當心「疊債」危機

今年假期預計消費者將大量使用「先買後付」的付款計畫,這一預測對零售商來說是好預兆,但也讓信用貸款專家再度發出警告,憂心消費者會背負更多的債務。

短期貸款通常配有對消費者有利的利率,消費者可以在結帳時支付頭期款,再分期支付剩餘金額,通常分成幾周甚至是幾個月。

數據顯示,年輕消費者和難以獲得信貸的人最常使用這種短期貸款,紐約聯邦準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指出,負責任地使用分期付款,可以增加消費支出的彈性,但聯準會和一些分析師也指出,分期付款的主要特點可能會使借款變得過於容易,導致消費者背負過多債務。

Adobe Analytics近期發布的一份線上購物報告顯示,短期分期貸款在10月帶動了64億元的線上消費,同比增長6%,預計11月使用這種貸款的比率達到高峰,消費額達93億元;總體而言,Adobe估計有五分之一的美國人計畫使用先買後付的方案購買節日禮物。

先買後付往往遵循一種共同模式,貸方會對申請人做軟性的信用查詢,購買時要求支付首付款,並同意每兩周支付一次,總共支付四到六次,但期限各異;零利率貸款是最初提供的常見貸款。

然而,如果消費者遲繳或未繳錢,可能會被禁止使用付款應用程式,或是面臨利息與費用,這些費用有時是固定金額,最高25元,有時則按照未支付貸款的百分比計算。

零售商發現,提供先買後付的選項,消費者較有可能擴大消費,或下定決心付款,聯準會在報告中引用的研究發現,如果提供先買後付的選項,消費者的支出會增加20%。

這些短期貸款大部分不會向三大信用局報告,消費者對此表示讚賞,因為這些貸款不會影響他們的信用分數,但專家最擔憂的正是此種先買後付的特點,因為這可能導致「貸款堆疊」,即消費者承擔多個借貸機構的債務。

LexisNexis Risk Solutions的信用風險副總金恩(Kevin King)指出,由於分期貸款通常不向信用局報告,各公司間也不會互相報告,貸方面臨承保風險,這一領域的不透明性,加上提供這種貸款的公司愈來愈多,進一步加劇了風險。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年薪25萬元也不走 OpenAI死忠員工迎回奧特曼
倖存者法案截止前 紐約市長被控30年前性侵 索賠500萬
藍白合破局 侯友宜副手趙少康、柯文哲與吳欣盈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