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歐日拚光電】800年教堂加裝光電屋頂 發展太陽能成歐洲全民運動
走進德國慕尼黑,全球觀光客必訪的觀光勝地——擁有金碧輝煌天頂,超過800年歷史的聖彼得大教堂,登上多達300階的旋轉樓梯,一般參訪者最愛俯瞰老城區街景,或是遠眺鄰近絕美的阿爾卑斯山,但卻有一位觀光客,跟身旁朋友對著教堂屋頂指指點點,他是台灣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晋。
「不只大教堂屋頂上鋪滿光電板,歐洲更有上百間教堂都加裝成光電屋頂了。」為了讓台灣能源大步朝向綠能化,6月中旬蔡佳晋飛往歐洲能源展,順便前往當地取經,不僅看到知名古蹟聖彼得大教堂鋪滿光電板,更佩服歐盟各國推動太陽能光電猶如全民運動,讓家家戶戶的屋頂、圍牆和陽台架設光電板,「還有打開就能立刻發電的可攜式折疊光電板,讓歐洲人出門露營、烤肉、手機充電都沒問題。」他佩服地說。
這次出訪,讓蔡佳晋感嘆的還有,今年4月歐盟頒布「太陽能憲章」,已將太陽能光電列為主要再生能源,並獲歐盟23個會員國支持,藉此創造後代子孫永續生存環境,反觀台灣發展太陽能卻出現處處卡關情事,「我們(台灣)現在很像古時清代,把光電視為嫌惡設施,就像看見火車(光電)嚇得直呼是破壞風水的怪物。」
其實,歐盟會吹起太陽能光電熱潮,除了避免地球暖化危機外,更大的原因是源自於烏俄戰爭後,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飆高7倍,「歐洲人警覺能源短缺,必須多角化發展低碳能源,不僅讓住家光電板遍地開花,去年5月德國更推出『太陽能綜合計畫』,擴大補助發展農村光電,讓能源更均衡發展。」蔡佳晋說。
不過記者好奇,發展太陽光電如何兼顧能源與環境發展?「歐洲有一個名詞叫做「農業光伏」(agricultural-voltaic),就是設法讓光電和農業共好。像西班牙已成功在光電廠裡養蜂,難道台灣做不到?」不過他坦言,現階段官方應先思考如何有效再造休耕地的價值,讓其加入發電行列,才能加速提升再生能源比例。
「2030年太陽能光電會成為全球主要的電力來源,當各國走在前面為我們解決問題時,台灣應該在後學習別人怎麼做,別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才能迎頭趕上各國發展再生能源的腳步。」一邊翻開《經濟學人》雜誌,指著斗大標題「太陽能時代的黎明」,擔心台灣落入全球碳排末端班的蔡佳晋憂心忡忡地說。
更多鏡週刊報導
【封面故事】屏東老埤農場結合太陽能大轉型 寶晶農林打造永續農場、推動地方創生
【借鏡歐日拚光電1】直擊歐洲能源展吹儲能風 蔡佳晋揭產業2大新變革
【借鏡歐日拚光電2】滿足台積電綠電需求 一張空拍圖秒懂熊本官方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