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法國 藍白應主動倒閣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歐洲議員選舉落幕,極右翼勢力在法國和德國取得重大進展,法國總統馬克宏為此宣布解散國會,提前改選。多數媒體批評此舉是高風險的豪賭,甚至用「玩火」加以形容,原因是他可能將閣揆拱手讓給極右的國民聯盟(RN),進入2002年以後首次共治局面。究其實,馬克宏要想終結「少數政府」的局面,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箇中憲政意義值得台灣借鏡。

首先,歐洲議員選舉結果是選民對馬克宏、總理艾塔爾及執政黨復興黨(RE)的懲罰。在應選81席當中,復興黨以14.6%的得票率獲得13席,和社會黨打成平手,遠遠落後國民聯盟的31.5%得票率和30席。相對於兩年前的國會選舉,復興黨此次的得票率和席次比例雙雙下滑,假設馬克宏忽視選民的警告,未來恐將受到更多懲罰。

此次馬克宏參考了密特朗的教訓。1988年,密特朗連任總統成功,然而社會黨(PS)黨團在國會改選距離過半差14席,羅卡受命組成少數政府。其後社會黨在1993年定期國會改選蒙受重挫,也輸掉1995年的總統選舉。

由此不難理解馬克宏的意圖。不解散國會,艾塔爾的處境將愈趨艱困,解散則還有一拚的機會。法國憲法沒有規定馬克宏必須解散國會,但解散國會卻是落實多數統治原則的唯一途徑。這是當前民進黨政府及在野陣營應思考的重點。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對立法院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提出覆議,並表示即使覆議案遭到否決,也不存在閣揆辭職的選項。這個論點不僅違反台大教授劉慶瑞的見解,認為立院駁回政院覆議時,應視同倒閣,閣揆沒有戀棧的道理,也是示弱的表現。

如同法國,現今台灣朝野攻防的重點在於誰能夠代表多數民意。同樣是立法院少數的民進黨將抗爭重點放在街頭運動、罷免藍營立委和呼籲在野黨立委起義來歸,這並不符合憲政運作的常規。2000到2008年陳水扁執政朝小野大,假設民進黨當時設法啟動解散國會,重選有可能成為多數黨時,絕無不做的道理。

現今藍白在國會是多數黨,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卻遭少數黨的行政院提出覆議,此時就考驗著國民黨和民眾黨是否有護憲的決心。證諸2000到2001年首次朝小野大的經驗,當時民進黨在立院有87席,泛藍的國民黨與親民黨分別獲得68與46席,假設國、親兩黨能合作重新改選,很有可能終結民進黨的少數政府,贏回執政。

借鑑這次法國的經驗,筆者認為針對行政院的覆議案,藍白應該主動倒閣,把球丟回給賴清德總統,看他是選擇換個新閣揆,或是有膽量重新改選國會,讓選民決定公道。(作者為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