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台灣醫師節」台灣醫學之父杜聰明8/25誕辰紀念日

當前以孫中山的誕辰11月12日為「醫師節」,惟孫中山不是台灣的醫師,他也從來沒有在台灣行醫過,也不曾對台灣民眾的健康有過任何的貢獻,更非台灣醫師代表人物。台灣醫界眾多權威大老今在立法院倡議,以「台灣醫學之父」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醫師8月25日誕辰紀念日訂定為「台灣醫師節」。
「倡議台灣醫師節」紀念杜聰明醫師,感謝醫界奉獻!今23日(三)在立法院中興大樓一樓102會議室召開,記者會由醫師公會全聯會前理事長,系出台大醫學院教授的現任民進黨立委邱泰源召開,主要與會人士包含前衛生署長、現任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醫師、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高醫大前校長劉景寬醫師、台灣醫界聯盟吳樹民醫師、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醫師、賴其萬醫師、陳永興醫師、蔣渭水基金會蔣理容與杜聰明基金會杜武青、台杏文教基金會、台灣高醫大全球校友總會等眾多醫界、文化界權威領袖與代表與會。
「過去六年多擔任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所以我有責任,讓下一代有一個模範。」立委邱泰源說,他接收到很多醫師團體的提議,呼籲以8月25日杜聰明的生日,作為台灣醫師節,以紀念這位在台灣醫療史上,有重要貢獻的先驅。讓年輕一輩有模範學習的對象,讓台灣的人民體會到台灣這麼多人、這麼多精英百年來,這麼熱愛這塊土地,台灣的人民、大家的力量會更加凝聚。
當前「醫師節」是用孫中山的誕辰即11月12日,陳永興認為孫中山的誕辰紀念日跟台灣醫師並沒有什麼關係,孫中山也沒有在台灣行醫過,更非台灣醫界代表人物。制定台灣醫師節是一種尋根,也是最有意義的紀念日子。孫中山知道要制定「台灣醫師節」,一定是舉雙手贊成。他推崇感念杜聰明在台灣醫界的貢獻並培養許多醫學人才,並也對台灣民眾健康做出貢獻。紀念杜聰明先生對台灣醫界和台灣社會有如下重大意義:
(一)杜聰明是台灣人第一位醫學博士,也是日治時期台灣人第一位醫學教授。
(二)杜聰明是戰後台大醫學院第一任院長,也是台灣第一所私立醫學院—高雄醫學院的創辦人。
(三)杜聰明的本土醫學研究包括蛇毒、鴉片、中草藥的成果名聞世界,他也是培養最多本土醫學博士的國際學者。
(四)杜聰明是最早倡議培養原住民醫學生,重視山地偏鄉醫療,改善弱勢族健康的實踐者。
(五)杜聰明是擔任台灣醫學會理事長任期最久的台灣人醫師,也是唯一擔任過日本藥理學會理事長的台灣人。
在日治時代,杜聰明是台灣人在學術界的光榮代表,在二次戰後杜聰明是培養最多醫學人才的教育家。對台灣社會及民眾的健康貢獻,他確實是台灣醫師值得效法的榜樣,以他的誕辰8月25日作為台灣醫師節應是台灣醫界共同的願望!為此呼籲制定以8月25日(杜聰明先生誕辰)為「台灣醫師節」。
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說,國際醫師節是以1842年3月30日美國麻醉科醫師克勞復(Crawford Long),成功實施了世界上的第一例乙醚全身麻醉來訂定。 絕大多數國家,是以有貢獻的人來訂定醫師節,例如在天主教國家,常以新約聖經的聖路加(瞻禮)為訂定日子,因聖路加在新約聖經中是名醫師。印尼、馬來西亞、尼泊爾、加拿大等,是以醫師公會或醫學會成立的日子訂定醫師節,其他都是選用對醫學真正有貢獻的人,來當醫師節的日子。
他進一步指出,全世界只有三個國家是用政治考量訂定醫師節,包括台灣、中國跟印度,中國是透過黨委會訂定,日子怎麼來的也沒人知道。中華民國則在1948年訂定醫師節,當時已開始行憲,就將其納入節日的法令。可惜的是孫中山不是因為行醫,也不是對醫學的貢獻,而是開創中華民國,假設是這個理由則較為牽強。陳順勝表示,杜聰明自基礎醫學到臨床醫學,以及毒理、戒毒方面有所貢獻。他上過杜聰明的課,杜聰明教過漢醫學、中草藥評論,學貫東西,且對於鴉片成癮的戒毒方式及其研究至今仍被引用。
台灣醫界聯盟董事長吳樹民說,孫中山對中國的貢獻不用說,但對台灣的貢獻一點都沒有,推動杜聰明的生日作為台灣醫師節有必要。
台灣醫學史學會理事長劉景寬以「台灣醫師節~彰顯台灣醫學體系之貢獻與理想」,他說,讓臺灣醫界有屬於自己的醫師節,有可近性的學習典範;讓步入醫界的莘莘學子,有屬於本土的優質傳承。讓醫師節的節慶,反映臺灣醫界走過的歷史文化;讓我們不論在臺灣南北,有得以仰望之南十字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Luqc3QBlb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quNLn5x0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