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蔣懷500件藏品捐贈北美館 延續推動藝術教育宏願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時空膠囊—倪蔣懷作品捐贈儀式」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時空膠囊—倪蔣懷作品捐贈儀式」
倪蔣懷先生的兒子倪侯仁(左一)及孫子倪伯豪代表家族出席捐贈儀式
倪蔣懷先生的兒子倪侯仁(左一)及孫子倪伯豪代表家族出席捐贈儀式
倪蔣懷1928年作品《猴硐瑞三礦業》(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倪蔣懷1928年作品《猴硐瑞三礦業》(圖片來源:臺北市立美術館)

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辦「時空膠囊—倪蔣懷作品捐贈儀式」,感謝倪蔣懷家族後代捐贈藝術家生前珍貴作品及相關收藏,數量近500件,是北美館開館40年以來受贈數量之冠。北美館表示,這些作品將推進北美館典藏臺灣作品的深度與廣度,為建構美術史的研究及留存,注入極大的動能。

 

出席捐贈記者會的北市蔣萬安市長表示,捐贈儀式選在倪蔣懷先生逝世80周年的日子,深具意義。倪蔣懷先生是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一生熱愛藝術,在經營礦產事業之餘也致力推動美術教育,在建成圓環附近成立第一所私人美術教學機構—臺灣繪畫研究所,贊助年輕創作者學習,對臺灣早期美術發展貢獻良多,也是當時重要的美術推手。感謝倪氏家族後代的無私捐贈,讓這批作品可獲得更好的典藏保存,以及系統性的整理及研究,並期待這份公共智慧財能讓外界看見公私協力下所成就的文化傳承使命。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表示,倪蔣懷後代家屬以「時空膠囊」為概念,慷慨捐贈倪蔣懷散佚各處的個人創作、收藏的藝術作品與文獻資料,有助於深刻理解臺灣美術的發展歷程。其中包括倪蔣懷215件水彩/油畫作品、8本速寫簿和家族、學校相本寫真帖,還有4本日記手稿,記載了臺灣美術史上重要事蹟的時間節點,彌足珍貴。此外,還有倪蔣懷精心收藏其他藝術家的作品及相關圖書文獻,如石川欽一郎的36件佳作,其中具特殊意義的《花鳥風月帖》和《波濤萬里帖》二本寫生冊頁,即是1929年石川為嘉許倪蔣懷成立臺灣繪畫研究所的努力,繼《山紫水明帖》之後,再度的致贈;家屬也捐贈176冊倪蔣懷購藏的中外美術畫冊、圖錄、藝術雜誌等,可藉此瞭解藝術家在1930年代所觸及的藝術視野。

 

代表家族出席捐贈儀式的倪侯仁先生表示,父親倪蔣懷在50歲時因為腎臟病離世,當時他才年僅1歲多,對父親的回憶多是來自於這次所捐出的畫作。在歷經戰亂空襲時,母親和兄長把畫作背在肩上,逃離到基隆河上游的瑞芳山區躲藏,這些收藏才能保存至今。倪家經過戰爭和數次移民,父親的收藏一部分由政府購置作為美術館館藏外,其他作品由海內外12個家族成員所保管。經家族成員討論後,決定透過公開的捐贈儀式,讓世人能看見父親的水彩筆下百年前的臺灣人文風景,以及他一心推動美術教育,培育後進人才的志願,並更加了解他和其他臺灣早期畫家的努力和付出。

 

倪蔣懷先生生前的宏願即是成立一座名為「寶峯」(寶峯為倪氏福建泉州祖籍堂號)的美術館,以推廣臺灣美術教育為志向。北美館表示,這次贈予將肩負作品的保存維護、教育研究與展覽的重責大任,希望能延續倪蔣懷宏觀的藝術願景,藉由珍貴的藏品充實研究脈絡與推動美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