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投資廣告首季統計 刑事局:臉書下架逾3萬則

詐騙集團常假冒知名公眾人物投放假投資詐騙廣告,刑事局今天指出,統計首季Meta投資詐騙廣告通報下架逾3.2萬則、Google為1951則,建議民眾可從粉絲專頁更名紀錄判斷真偽帳號。

詐騙集團常假冒知名公眾人物投放假投資詐騙廣告,刑事局26日指出,統計首季Meta投資詐騙廣告通報下架逾3.2萬則、Google為1951則。(中央社資料照)
詐騙集團常假冒知名公眾人物投放假投資詐騙廣告,刑事局26日指出,統計首季Meta投資詐騙廣告通報下架逾3.2萬則、Google為1951則。(中央社資料照)

刑事局分析指出,常遭假投資廣告冒名人士類別,分別為財經名人42.91%,企業領袖40.18%,媒體網紅11.84%,政治人物1.45%,其他則為3.62%。

警政署刑事局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詐騙集團常透過網路平台大量投放假投資詐騙廣告,不但易讓民眾混淆誤認,也讓遭冒名的公眾人物不堪其擾。今年起雖然假冒財經名人的社群媒體平台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投放廣告逐漸減少,但多隱藏在詐騙貼文文案內或點擊廣告連結後,才出現名人或以不詳粉絲專頁名稱搭配名人頭像進行廣告投放。

根據刑事局最新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Meta(Meta為臉書的公司名稱)投資詐騙廣告通報下架3萬2104則、Google投資詐騙廣告通報下架1951則。另外,自去年6月28日至今年3月31日止,則共移請網路平台業者下架逾8萬則假投資詐騙廣告。

刑事局指出,經查發現曾遭警方通報下架的相同內容廣告,仍然持續出現,顯見業者僅被動配合警方通報完成下架,並未落實廣告張貼源頭管理;但要有效遏止違法廣告絕不能單憑警方通報下架,更需網路平台業者擔負企業社會責任,發現有刊登違法內容就應主動執行移除、限制瀏覽等措施,雙管齊下才能解決假投資違法廣告氾濫情形。

因此,刑事局建議,民眾可透過臉書粉絲專頁的追蹤數、按讚數或資訊透明度的「建立日期」及「更名紀錄」,作為判斷真、假帳號的參考依據,切勿輕易相信網友推薦獲利率顯不合理的投資管道,若標榜加入投資老師LINE帳號(群組)或點擊連結獲得飆股資訊等廣告,一定是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