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十年完成一個新創夢 偉喬生醫莊詠鈞、鄭又瑋「不押寶的風險管理」邁向永續

作者: Sheena Wu 吳亭儀

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左)、執行長鄭又瑋(右)與公司團隊邁入第10年。(高偲僑攝)

你想過10年後的自己,會是什麼模樣嗎 ? 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執行長鄭又瑋,如今帶著公司站上了他們10年前的創業目標,如果換成是你,你敢像他們用10年完成一個創業夢想嗎?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莊詠鈞、鄭又瑋帶著偉喬一戰成名。而當疫情漸趨緩,二人也難得並肩而坐,聊彼此與偉喬的開端與現在。

「記得在碩士班新生報到,第一次看到又瑋,他不像讀書人,反倒像是剛去玩回來,如果沒有記錯,是穿著短袖,能多短有多短的那種,戴著帽子、手上很多配件,心裡覺得這個同學蠻酷。」聽到莊詠鈞對自己的第一印象是愛玩,連鄭又瑋自己都不曾聽過。

在會議室討論工作,是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左)、執行長鄭又瑋(右)的日常。(高偲僑攝)
在會議室討論工作,是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左)、執行長鄭又瑋(右)的日常。(高偲僑攝)

兩人在碩班認識,莊詠鈞、鄭又瑋對彼此的感覺有個共同點,就是像家人一樣。在還沒成為創業路上的夥伴前,兩人就無話不說,莊詠鈞穩重、扮演像教練般帶領人們的角色,鄭又瑋則是很願意分享與聆聽。

直到畢業後,莊詠鈞續讀博班、鄭又瑋到非洲當外交替代役,兩人幾乎天天分享喜怒哀樂的生活點滴,互動更加昇華,也讓莊詠鈞明確感受到鄭又瑋的心思非常有條理,或許可以一起工作的想法,因此油然而生。

鄭又瑋則形容,兩人在個性或專業分工,真的是上天安排。「很少有公司的開端,是類似我們這樣的組合,在某部分的個性很像,但另一部分在幾個特質上又是很互補,透過這樣的分工,從公司初始運作甚至到現在,讓我們負責的工作,都能夠符合我們各自擅長的領域。」

默契,並非憑空而來,對於他們來說,就是物以類聚,不管在哪一個團體裡,能在身旁一起走的人,會慢慢的一直收斂而不是發散,性格跟特質也會與預想的越來越接近,過程也是得不斷磨合。

偉喬生醫執行長鄭又瑋形容他與董事長莊詠鈞是上天安排的組合。(高偲僑攝)
偉喬生醫執行長鄭又瑋形容他與董事長莊詠鈞是上天安排的組合。(高偲僑攝)

創立偉喬後,原本內斂的莊詠鈞,變成了負責對外窗口,帶領公司前進;個性比較外向活潑的鄭又瑋,反而在公司穩住執行。認識十幾年的轉變,不是沒有,而這也讓他們時常在很多的新創團隊看見過去自己的影子。但這10年,他們怎麼面對外在的嚴峻挑戰堅持不放棄?畢竟研究室外的世界並不簡單。

新型檢測試劑 目標預期10年

「我們在設定偉喬,做新型檢測試劑這個目標時, 預期就是要10年。」 很難想像,一個新創要10年才能達成目標,相較於常見的新創2-3年獲利,偉喬在這部分似乎格外保守,那麼10年得面對的風險呢?

他們坦言過程中,也會有想放棄的念頭。「只是一旦有這類想法,會趕快醒來說,我不可能在這個時間點放棄,要趕快想辦法度過當下遇到的狀況或問題。」

怎麼加速撐過這段時間是第一要務。而在發展檢測試劑的目標中,就這麼往上、下游順勢發展,衍生出客製化CDMO服務,支撐偉喬朝目標發展,更因為服務起家,當了解到客戶也許有工廠量產需求時,也讓他們思考起建廠的可能性。但不管是發展檢測試劑或建廠,都還是回歸,偉喬自己真的有需求才做。

有抗體、蛋白質的開發與應用、檢測試劑和技術平台,常有人問偉喬:「這麼多項目, 資源怎麼集中?怎麼做這些事情?」這也是莊詠鈞、鄭又瑋過去常自問的問題,但經過多年的沉澱、釐清,他們很清楚,其實都是同一件事情,儘管表面看起來好像做了四個項目,但全都根基於偉喬起家的技術平台,只是被應用在不同領域。

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帶領團隊前進。(高偲僑攝)
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帶領團隊前進。(高偲僑攝)

就像當年他們在技術平台的基礎下,先以腎臟病患者為主軸,開發腎毒素檢測。

「腎臟病絕大部分是慢性病,會耗損健保資源這麼多,是因為若從30歲發生,假設可以活到80歲就是50年,健保要補助50年,但病患的生活品質還是會受影響,以及各種症狀的困擾。在前期亞健康(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時,從檢測的角度看,應該會有一些我們可以做到,與別人不一樣事情。」莊詠鈞回想,他們討論不到一個月,就決定朝這方向前進。

當技術平台能把相對應的產品開發出來,不管是先前讓他們一戰成名的COVID-19、或是最近拉警報的猴痘疫情,偉喬只需要套用,而未來除了癌症或是其他的病毒感染症,都可以再進一步運用。

創業必須面對的風險,莊詠鈞內心打足了預防針,不過,評估現實中資金等各種風險,他們卻有別於一般新創企業。

不押寶的新創公司 獨特風險管理

「我們的策略,並不是偉喬成立後就要全心全意的投入腎毒素,反而是透過技術平台多方開發,先做出最壞的打算,假設腎毒素檢測真的失敗了,我們還能有怎樣其他的選擇,或是替代的方案去解決。」

如果團隊一開始就想要在什麼階段,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或是先以產品、計畫的成敗當作自己的成敗,很容易一失敗就什麼都沒有。莊詠鈞說,我們的想法是,公司的運作才是整個成敗,想要長期經營,不是只看一個產品或是單一計畫,畢竟創業者還是背負著團隊中員工的生計。

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堅持與公司員工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高偲僑攝)
偉喬生醫董事長莊詠鈞堅持與公司員工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高偲僑攝)

而這樣的中心思想,當然也發揮在偉喬的徵才與員工互動。「我希望彼此有一個共識,就是認同公司成長需要時間,不是做了一個月說怎麼還沒有上市?怎麼還沒有發獎金?而當在COVID-19的時間點, 我們得到了一些資源,除了大力推動研發案件、擴廠外 ,同樣在同事的福利跟薪酬規劃,做更長遠的規畫。 」

莊詠鈞分享,就連面試也都是開誠佈公,他們會告訴對方,進來之後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更會直接說,至少要3年才會上手。畢竟不只是公司選人,求職者也要選公司。

而在偉喬第10年之際,即將拿到腎毒素檢測試劑許可證,完成了「在台灣做出自主開發的檢測試劑」目標, 但這成果卻是在第3年就已經出現了影子,讓他們知道接下來的7年如何邁向目標。

因為當初立下的目標,對偉喬來說,只是角色的定位,這10年的長路,他們不斷的去實踐,有彈性的變化,畢竟不管是身處生技產或是任何產業,都得求新求變。

至於下個5年,偉喬團隊思考,他們要做的是角色定位。儘管感謝外界給他們「醫材業台積電」的稱號, 也希望依這樣的模式,成為生技產業中的佼佼者,不過,在對自己不只是代工的期許中,偉喬已經確立下個目標,要在第15年的時候,成為亞洲前五大的檢測試劑的供應商。

更多人物誌Persona報導

👉【凱爺專欄】整合行銷公司是什麼?凱爺現身說法 為你的企業品牌大加分

👉2023金曲獎專題—音樂無疆界,故事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