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外的自費耗材必要嗎?醫療體制下的醫德還剩多少…

雖然說一直以來大家就覺得醫療該是公益的一環,所有人都該有接受醫療的權利,但醫護也是要吃飯喝水生活、醫院也要付薪水給員工,可是在健保下各種核刪條件的制約下,還有醫院管理層必須要為營運成果對董事會負責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下脫離健保規範的自費耗材似乎就成為某種解方。

當然,健保給付有其局限,不可能供給最好的醫療用品給所有人,因此就會有些較好、較新的醫材需要請民眾自費,畢竟使用者付費。如果今天套餐供給的只有陽春麵,你想吃牛肉麵,那麼自己出差額也是很合理的。

從開始當醫學生起,我就看著我的老師們在必要時跟家屬講解需要自費的項目,不卑不亢,只是直白的告知病患和家屬用與不用之間的利弊得失,再由家屬做決定。

但最近,我陸續耳聞某些醫師的自費項目使用及收取方式,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也不由得讓我想起當住院醫師時的一段往事。

醫師在民眾心中地位崇高,但醫德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醫師在民眾心中地位崇高,但醫德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遲到的主治醫師

那年我還是住院醫師,輪訓到外院的神經外科。那家醫院的神經外科有位A醫師能說善道,也算是小有名氣,雖不到風度翩翩,但我們當年的醫學人文課也是有邀請他來講過課的。

去輪訓前就聽學長姊說過,A醫師對有沒有使用自費的病人會有大小眼的情況,但我那時候心想:我就是個來輪訓的住院醫師,目的就是學好刀,主任對病人好不好應該跟我沒關係吧?

但就在那個月過了一半之後,發生了一件讓我在刀房氣到發抖,並告誡自己「以後不要變成像A醫師」一樣的人的事。

那台脊椎手術是那天的第一台刀,早上8點病人就會麻醉好,躺在手術台上,等待外科醫師們劃下第一刀。

身為外科住院醫師,我理所當然要8點就進刀房準備病人擺位、消毒、鋪單等等的術前準備。可是那天等我準備好,也已經8點15、20了,主治醫師卻還沒有出現,不知道下一步該幹嘛的我,只好在刀房枯坐著等他。

等啊等啊等的,等到了8:30,手術室專科護理師李姊受不了了,請流動護理師打電話給A醫師,得到的答覆是「再等等,就快到了!」

再過了10分鐘,A醫師還是沒有來,李姊又請流動護理師打給他,得到的答案依然是「快到了,再等等」,喔,不過這次還多了一句,叫我們先幫A醫師架X光透視機,幫他先定好位,方便他一來就可以直接劃刀。

李姊問我:「唐唐,你有做過定位嗎?」

我搖搖頭。脊椎手術的定位在本院可都是要神經外科總醫師以上的層級才能做的呢,怎麼可能輪到我這種菜鳥住院醫師呢?

李姊見狀就帶著我開始挪動X光機,教我該怎麼定位、怎麼操作。

李姊一邊講解一邊教我調整,好不容易定位好手術位置,也已經9點了,這時候A醫師才姍姍來遲。

醫院裡有些較好、較新的醫材需要請民眾自費,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醫院裡有些較好、較新的醫材需要請民眾自費,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自pexels

他說:「沒錢怎麼不去死?」

而他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跟刀房的大家致歉、不是點開病人的影像病歷再次確認開刀位置,而是翻到自費項目頁看病人有沒有使用自費項目,當他發現病人沒有選用自費項目時,居然滿臉不悅的轉頭跟我們說:「為什麼病人沒簽自費?沒簽自費開什麼刀?沒錢怎麼不去死一死就好?」

當時已經刷手站在手術台上的我,被他最後那句話驚得目瞪口呆,怎麼也想不到在我們課堂上跟我們誇誇而談「醫德」的老師會說出這種話。

更讓我難過的是,這病人前一天入院時是我接的,他和他的太太是兩位很純樸的老人家,辛苦勞作了一輩子把孩子養大之後,還捨不得讓孩子多花錢,守著一畝薄田自給自足,但長久勞動下來的後遺症,讓先生的腰椎受傷,嚴重到需要開刀,千百方打聽後,才決定要來找A醫師手術的。

言談之中,可以聽得出來兩位老人家對A醫師很信任,他怎麼可以對病人說出「沒錢就去死一死」這種話?

我還來不及反應,A醫師已經罵罵咧咧的上了手術台,內容不外乎就是沒錢為什麼還要開刀。饒是手術室的冷氣超冷,也沒辦法消除他的火氣。

突然間,一直很安靜的刷手護理師阿彥出聲了,他連珠炮似的說:「沒錢就該死嗎?你開刀健保是沒給你錢嗎?醫院沒付你薪水嗎?你要是不想幫這病人開刀。

好啊!你現在出去跟家屬解釋啊,就說你不幫他開了啊!有本事你就直接跟家屬說,你是因為病人沒有自費所以不幫他開的啊!如果家屬想要你幫病人開的話,請家屬自費!還是說你沒用那些自費的東西,你就能力不夠幫病人開刀了?」

話一說完,整間手術室霎時安靜,手術室的冷氣更冷了。A醫師安靜了一下後,終於爆出了一句:「哇(手術室)主任捏?你敢按呢跟我講話?」

阿彥毫不示弱的說:「主任了不起?主任嘛是人,重點是你是醫生!你覺得你剛剛說的那些話傳出去你還有主任做?還會有病人來找你?你要,就好好開刀,麥擱講些有欸無欸;不要,你就出去跟家屬講不要開,看你是要跟家屬坦白說沒有自費你不開,還是你能力不夠不會開。」

那台刀怎麼結束的我已經忘記了,只知道A醫師沒有出去解釋不開刀,病人也順利開完出院。只是我對A醫師的評價一落千丈,只要聽到有親友打聽,就是不推薦他。

我們心中的尺還能撐多久?

事過境遷也已經快十年,當時的人也都早已離開當初的位置,這事件也埋藏在我心中很久不曾想起,只告訴自己以後千萬不要變成像A醫師的人。

或許是因為我很幸運,從那之後遇到的師長跟同事都是秉持著以病人需求為中心的原則,建議病患是否需要使用自費項目,有時候就算病患說:「沒關係,有需要就自費,我們可以負擔」,這些師長同事們還會苦口婆心的向家屬說明健保的就很好了,用自費可能幫助不大,不需要花這個錢。

甚至偶爾遇到病況真的有需要,但病人跟家屬又都沒錢的時候,他們也會替病患尋求各方資源來幫忙,只希望病患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

直到最近,又聽到那些光怪陸離的自費收取方式,讓我不由得又想起A醫師當年的作為,更讓我懷疑起在現在醫療講求KPI、講求營運成本,健保費卻又不敢漲,不合理的核刪時有所聞的情況下,醫師誓言裡的那句「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的顧念」還能剩多少?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更多精采報導,歡迎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深愛是讓不捨離開的人好好走,讓留下的人能放手…
騎車自摔的大學生要求照全身X光!我們的健康教育怎麼了?
被孩子家暴的媽媽,心裡受的傷如何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