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擴大急性後期照護 1.7萬人受惠

健保3年前開始試辦「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對於腦中風病人在「黃金期恢復期」給予高強度復健,成效良好。健保署今天(27日)宣布,這項計畫自7月1日起擴大辦理,新納入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及衰弱高齡病人等4類照護對象,讓失能病患能得到更完善的照顧,預估1年約有1.7萬人受惠。 健保自2014年開始推動「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PAC),當時選擇共病較多、人數較多的腦中風試辦,在患者接受急性治療後,再以住院模式給予復健整合照護。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表示,計畫試辦以來成效良好,研究發現,病人在90天內減少53%的再住院風險與51%急診就診風險,顯示失能患者只要能在黃金恢復期接受高強度的復健,對恢復功能很有幫助。 蔡淑鈴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自7月1日起擴大辦理,新納入創傷性神經損傷、脆弱性骨折、心臟衰竭及衰弱高齡病人等4類照護對象。病人於急性期後,若經醫療團隊評估具復健潛能,就可轉介至住家附近的「急性後期照護團隊」醫院,接受個人化的治療計畫,內容包含醫療、護理、用藥、物理、職能、語言等復健治療,以及社工、營養、個案管理、衛教、共病症、併發症預防等處置。蔡淑鈴:『(原音)我們這次新的部分還增加了日間住院及居家模式,病人如果在住院的黃金期做了高強度的復健,到一定的時間他其實想要回家了,我們也可以接續居家的復健,物理治療人員或是職能治療人員,到家裡做後段的接續服務,讓他真正的功能可以恢復到理想的狀態,對他跟正常生活的接軌是非常有幫助的。』 台大北護分院醫療部主任韓德生表示,「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擴大之後,以骨折病人為例,原本過去門診結束後就得回家的病人,可以再住院1至3周,接受高強度的復健,避免回家後只能臥床進而失能的可能性。韓德生:『(原音)過去骨折可能都是在外科開完刀就回去,我們沒有一個住院照護的階段,現在提供了一個1-3週的時間,可以讓這些本來在家裡頭自己料理生活會有困難的病人,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照顧,』 蔡淑鈴說,健保署未來將每3年檢討一次這項計畫,如果這次擴大照護對象的治療效果也很明確,未來甚至可能全面擴及所有疾病,減少後續的家庭照顧、醫療支出及社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