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攜手Google 推糖尿病風險AI模型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衛福部健保署今(13)日宣布攜手Google進行全球首例AI醫療研究合作,以健保雲資料庫為基礎,利用Google雲端科技與AI技術,預測民眾疾病風險,再導入健保家醫大平台,由各級醫療院所分流照護,初期以全球盛行率最高的慢性病糖尿病優先試行,讓國人能夠早期診斷並獲得治療,達成「健康臺灣」願景。

為落實總統賴清德「健康臺灣」的政策目標,健保署今日舉行記者會,宣布與Google合作,進行全臺首個「AI醫療照護研究計畫」,這也是Google全球首例AI醫療計畫,計畫為期5年。

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國人最大疾病負擔除了癌症,就是慢性病,每2人就有1人患有慢性病,在各式慢性病當中,又以糖尿病患者居多,約有200萬國人罹患糖尿病,但控制成效不佳,因此,政府必須全方位介入,並進行風險分級。此次與Google合作,就優先選定糖尿病管理試行,這也是衛福部正在推動的慢性病管理「888計畫」中的重要一環。

石崇良表示,此次合作將取自健保大數據,包括年齡、共病、家族病史、風險因子、各項檢驗檢查資料,再透過Google的雲端技術及運算能力,以AI技術輸出預測結果,分別算出「1至3年內、5年內、10年內」的罹病風險,以及罹病後的關鍵指標,如總住院率、死亡率、慢性病罹病率、醫療費用等,再導入家醫大平台,依據風險給予綠色至紅色總計6種燈號分級;根據風險分流至診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等進行照護。相關資料也會回饋到醫療端,民眾進到診間時,醫師就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病人的風險級數。

石崇良強調,相關AI分析結果除了傳至醫療院所端,也會回饋至民眾端,民眾可透過「健康存摺」檢視自身健康情況。

健保署與Google進行全球首例AI醫療研究合作,以健保雲資料庫為基礎,利用Google雲端科技與AI技術,預測民眾疾病風險。(健保署提供)